四月,凉山的太阳驱散了冬天的最后一丝寒凉,大地、空气、学生们都被晒得暖洋洋的。每天中午一点到两点,是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午休时间,电风扇自顾自的转着,整个校园沉浸在安详的睡意中。而在四楼的楼道里,有这样一个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带着一桌两椅日日守候在班门口,他就是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老师——韩嘉仪。
用心教学,传承情怀
韩嘉仪是四川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甘洛分团的成员,任教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在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前三周,他承担了两个高三班级的数学教学以及一个高二班级的生物教学,每周课时量高达29节。第一次当老师就带毕业班,他对他的学生充满了愿景与期待。因此从开学至今,每当午休的钟声响起,他便出现在高三班级的门口,踏上为学生答疑的旅程。
起初,许多学生不敢提问,“老师我问了您别笑”。“不要害怕在同学面前问问题丢面子,考试成绩好了你比谁都有面子”,韩嘉仪深知学生们的数学基础薄弱,便对每一道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拆解,从解题思路到运算过程一步步推导,并给足学生反应时间,彻底解决课堂上遗留的“隐患”。
图1:午休时间,韩嘉仪在楼道为高三学生讲数学题
一次自习课上,前排学生偶然将文言文递了过来,想让韩嘉仪帮忙讲解,这一下子为师生双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做得更多,“只要你们问了的,我回去查也要给你们讲出来”。自那以后,学生不仅仅提问数学问题,而是把在语文、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悉数提出,偶尔还聊聊人生规划。
图2:韩老师课间为学生讲解英语完形填空
韩嘉仪不仅是一位数学老师,更是一位充满关怀和耐心的导师,每天一个小时的答疑不仅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更是他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热爱。在四代教育人家庭长大的他深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怀的传承。从小到大,他看到他的父亲母亲、叔叔阿姨是这样做的,小时候他总是在挤满哥哥姐姐的办公室里,伴着背古文和面批作文的声音写作业;五年前,他的高中老师们也曾在楼道里摆下桌椅,倾囊相授,自习课期间每个班门口都有一位老师,也许别的班门口的老师并不认识你,但一定不妨碍她丝丝入扣的讲解。他
韩嘉仪的亲身经历告诉他,这种一对一的重点突破是真正对成绩提高有益的,而老师亲切耐心地讲解也是真正能帮助学生重拾信心的。正如他所说:“吃苦的事情都是上行下效,我的高中老师这样对我,我也会这样对我的学生。”他将这种做法视为一种传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份传统和情怀传递下去。
图3、图4:韩老师与高三毕业班学生
跨学科奉献,创新体验
上学期,韩嘉仪本来只教两个高三班级的数学,但在春季学期伊始,由于学校缺少生物老师,他主动请缨接手了生物教学工作。
作为新的生物老师,他承担着跨学科教学的备课压力,但还是试图给凉山的孩子带来新的学习体验。回忆起自己高中时期在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的实验经历,他决心让这些从未上过实验课的孩子也有机会体验到知识的乐趣。本学期学习的是生物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于是他自费购买了玻璃罐和蔬菜,把锅和全套工具搬入教室,带领学生完成了泡菜腌制实验。
图5:学生清洗制作泡菜的原料
图6:韩嘉仪讲解制作泡菜的流程
图7: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老师,我们从来没上过这样的课,真的很感谢您!”看到实验课上学生们如花般绽放发笑脸,他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于是,他又自费购买了培养基,用打火机代替酒精灯,用曲别针代替接种环,带领学生完成了“低配版”平板划线法分离酵母菌实验。
图8:韩嘉仪讲解划线方法
图9:学生相互配合,用打火机给曲别针灭菌
图10:学生组队完成实验探究
尽管对生物教学并不十分熟悉,但他愿意尝试,带领学生一同探索生物的奥秘,这让学生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平板划线的实验结束一周后,仍有学生保留着培养皿,他让学生赶紧丢掉,但学生却说想等培养皿长满菌落。他更加意识到,凉山的孩子们是多么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实验课程。因此即便条件艰难,他仍在有限的资源下默默奉献,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图11:韩嘉仪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
勤学苦练,潜心教学
韩老师并不满足于日常的教学,而是勤于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备课的过程中,他尽心尽力地为学生们准备每一堂课。虽然面临着跨学科备课的挑战,但他总是用着乐观的态度面对,践行着教育的力量。他积极准备,与学校数十名教师一起参加了凉山州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图12:韩老师为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录制视频课材料
图13:韩嘉仪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支教的工作固然繁杂,每当他感到疲倦时,他总能想到一个新到自己班上不足半月的学生对他说的话,“韩老师,能成为您的学生,我很荣幸”。于是便重整旗鼓,为不负学生们的期望,为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继续钻研下去。韩嘉仪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在他的课堂上得到启发,拓展自己的视野,走出大山,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支教正在让他将从社会中汲取的养分回馈给社会,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他的学生也能将这份温暖传承下去。
来源:中教网凉山教育融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