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学困生”如何转化是我们任何一所中学尤其是普通中学比较常见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尝试从两个方面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和分析:(1)如何对“学困生”进行差别区分;(2)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占据什么角色,有哪些转化策略。

关键词:

学困生,素质教育,学困生的成因,爱,尊重,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前言

在教育改革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素质养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地浸润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但由于评价标准不同,且不论优质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学困生”现象在这两类学校均可能出现,而在普通中学中,“学困生”问题更是成为困扰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类常见问题。

“学困生”是校园里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由于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从而导致信心缺乏,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心理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成功与否除了要关注其培养了多少高素质学生之外,我们是否更应该关注这所学校转化了多少“学困生”,是否不同层次学生在这所学校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发展,所以研究 “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显然是我们当前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什么叫学困生?
 

所谓“学困生”,在我国虽然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和严格的划分标准,但通常是指要达到国家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有一定困难,学习成绩跟不上主流人群,从外在形式上来看,这部分学生学习不够努力或者厌学,思想不求上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二、了解学困生的成因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学习基础、学习策略等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客观原因,而了解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对后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作用重大。一般来讲,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源于学生内部症结的主观原因或外部干扰的客观原因。

(一)内部主观原因
 

1、动力不足型学困生。此类学生一般头脑灵活,只是由于学习动机、意志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引起学习困难。他们的学习目的往往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懈怠,学习过程中不能自我控制,不能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好高婺远,眼高手低;有的不求甚解,马虎从事。尤其此类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和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态度和动力。

2、学习方法不当型学困生。此类学生智力正常,学习态度认真,他们愿学、乐学,但结果往往是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别的学生多,而成绩却远远不如他们,他们或者记忆困难,或者理解缓慢,对于知识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3、性格怪异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智力正常,学习困难多是由于性格原因造成的,他们中或自卑、孤僻、悲观,多表现为性格内向、敏感、成绩差;或傲慢、暴躁、冲动,多表现为我行我素、自视清高、不听讲、不交作业、与老师关系容易敌对,与同学关系一般。

4、学习习惯不良型学困生。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乏力,长辈溺爱使得这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坚强坚韧的意志品质。他们怕苦、怕累、怕难、贪玩、依赖性强,在学习上有点困难则退缩,从而养成不愿动脑,稍微做不来的或抄或空白或等老师讲,然而到了中学,学科作业一多,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学困生。

(二)外部客观原因
  

1、教材深度的原因。高中学科科目增多、教材内容增多,由于高考的选拔性考试特点导致知识深度增大,抽象性增强,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学科的学习。

2、社会的原因。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电脑、手机游戏、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甚至弃学等。
  

3、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家庭教育方法等事件,致使学生学习分心,或心理出现偏差,从而造成学生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三、研究学困生的教育对策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一)转化学困生从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观念或行为转变开始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默瑟1968给在一次教师培训会上面对教师群体做了一个无解实验,实验过程中参与的全体教师的表现与学困生的常见表现如出一辙。从而引导教师发现结论:无论学生还是成年人,当被给予不恰当的任务时,他们都会表现出逃避或攻击性行为。所以“学困生”不是破坏者,而是受害者。当我们面临和他们一样的困境时,我们的表现绝不会好,也许更糟糕,而真正的破坏者是谁?答案不言自明。
  当遇见学困生转化问题时,这一过程首先离不开教育者的正确认识和大力协助,我们必须认识到出现学困生问题首先是教育环境出了问题,而人是最大的教育环境,教育者自身则是教育环境之首,换句话说,如果出了学困生,真正要反思和改变的是教育者自己:我们内心深处如何看待学困生的?我们教育的内容是否已经严重偏离了学困生的起点?我们真正静下心来为学困生做了哪些事?等等。那么,作为学困生的转化者,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教育观念呢?
 

1、爱和尊重是转变问题学生的教育前提
 

教师要充满爱心和信任。要想了解和研究学生,首先就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这也是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道德,从学生的心理需要来说,爱和信任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习上的不同程度的障碍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自信的信念,逐步转变失败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内部动力,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学困生,用“爱心”温暖学困生,要有信心相信学困生有成功的潜能,也有成功的愿望。
 

2、欣赏学生,静待花开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说:“我期望把孩子的人生当作跑道赛场,我们家长就是啦啦队员,永远高喊加油,高呼冲啊,怎么喊都不会错,发自肺腑,不要装模作样,我教育我的女儿,都是用大拇指,她干任何事我的大拇指都是晃来晃去的。”同样,教师在面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时,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融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不是所有鲜花都在春天盛开,同样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同一时间取得学业上的成功,所以对于学困生我们要饱含期待,要相信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只是暂时的,从内心深处相信学生一定会取得成功。而教师的这种期待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常常能转化为一种能量,为学生勾勒出他未来可能达到的高度,并且发自内心的以这个标准来要求学生,试想如果教师都对学困生的发展或潜力失去了希望,那么学困生本人还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吗?
 

3、转变学困生要做好抓反复的心理准备
 

我相信每个老师都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投入过一定的精力,但日常工作任务重也经常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这主要源于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估计不足,心里定位不够,总想靠谈几次话就解决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我们抓反复、促巩固,转化学困生要持之以恒,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或不良行为,不是一日形成的,同样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好,应有长期的思想准备,要做好付出很大精力的准备,这是因为学困生自制力差,容易反复,他们的转化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
    

凡事都有个过程,要给学困生一个再认识、再改正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时给与引导,使学困生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改正缺点,即使过程出现反复也毫不动摇,相信教育奇迹定会水到渠成。
  

(二)从教育入手帮助学困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1、动力不足型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这类孩子一般都比较聪明,但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为谁学这些简单的问题,导致年华虚度,而对这类学困生我们一定要结合孩子的自身环境, 给孩子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想方设法去激发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并且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他们能够梦想成真,其实孩子们的潜力就在那里,我们的职责就是发现潜力,鼓励潜力,一旦我们发现他们身上的潜力,他们就会开始发现自己的潜力。

案例1:高一、高二两年来郭**同学一直缺乏学习的动力,整天得过且过,成绩一直处于三本线外,两年来各位任课老师找她谈过很多次心,但最终都无果而终,在班里她有一个非常要好、成绩相当的朋友,高三了,朋友为了自己的前途去学艺术了,发展还不错;终于等来了这个良机,从朋友入手,通过身边朋友的典型事例对她进行了最后一次梦想激励,这一刻她动心了,10个月后换来的是她大学二本的优秀蜕变。

案例2:肖**同学是我们年级的个别生,人很聪明却胸无大志,还成天违反纪律,成绩年级倒数,对他的转化是需要毅力和长时间的等待的,一般的激励都起不到太长久的效果,反反复复。他的父亲从外地来京,奋斗、拼搏、扎根,为他打下了一片天空。最终,通过身边父亲的典型案例分析我们为他诠释了什么叫梦想,什么叫拼搏,他终于陷入了沉思,高三一年他彻底变了一个样,最终以一本的优秀成绩回报了教他的全体教师。

2、性格怪异型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对这类学生,我们首先应注意借助师生双方的心理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疏泄的方法,深入了解前因后果,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观察疏通思想,才有可能了解其成为学困生的真正症结所在,并通过做好班级学生、家长工作,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学困生的逆反心理。

案例3:王**同学化学成绩很好,但数学成绩却在班级倒数,根据分析主要源于其好高骛远,知识、方法不能落在笔头,仅停留在听的水平,但多次约其谈话沟通他基本不买账,还是我行我素,很让人窝火。在尝试了很多种方法后我发现了他比较自负,总爱在众人面前表现,何不满足他的虚荣心呢!从哪以后,我准是在学生面前配合他,给足他面子,非正式情况下再点拨一、二,高考结束他高兴的告诉我数学考了132分,这个结果确实连我都大吃一惊:这是他高中阶段的数学最高分。

3、社会或家庭导致的厌学型学困生转化策略

对此类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产生厌学的真实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功感,变厌学为乐学,促进学困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待这类学生,教师首先要以真诚的爱心去爱护他们,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心灵的沟通。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亲如家人,才易于消除学生的胆怯的心理障碍。

案例4:杨**同学习惯不好,却相当聪明,几乎适当听听就能考个中等的成绩,但进入高三后,其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上课就睡觉,成绩直线下滑,从年级前三分之一掉到后三分之一,老师急,他一点不急,谈话沟通几乎都是沉默应对,这是典型的厌学症状。想过很多办法但最终是通过一次2小时平等且彻底的沟通了解到了他厌学的原因:“他觉得自己将来能够继承奶奶、姑姑和爸爸的3套房产,长大后无需劳动,收房租就够生活了。”对症下药,我与家长又进行了背后多次沟通、了解,最终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学习兴趣。

(三)从学习习惯、方法入手帮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1、学习策略不当型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针对这类学生要让他们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看到成绩在上升,他们逐步就有了信心,这样就可以逐步解除对劣势学科学习的恐惧性。

(2)尝试通过面批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科学法指导。比如数学思维差的学困生,主要是对自己要求不严,遇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不闻不问,做错也不找原因,不订正,这样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便不会解决其它数学问题,从而对学好数学失去了信心。而适当的进行作业面批是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及时帮助、鼓励学困生的一种有效方式。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面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及时了解自己到底是为什么错,错在那里?以后应怎样思考这种问题?逐步让学困生学会数学思维,学会解决数学问题,消除对数学的神秘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缩小两极分化。

2、学习习惯不良型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对这类后进生首先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即使是点滴进步,一点转变,也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转化这类学困生切记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粗暴,随意惩罚。上课时遇到简单的问题多给他们机会,多用闪光的语言激励他们,同时在班内还可开展“一帮一”,“优帮困”的帮扶小组,让这些学困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享受进步的喜悦。

案例5:学生李**学习习惯非常不好,诸如听课精力不集中、完成作业虎头蛇尾等等,但我发现有人听课时他却极爱表现,所以后来在课堂上我采用以下办法改变他:每天上课至少提问1到3次,让他没有开小差的时间;做作业时选一些他会做而且感兴趣的题,并且面对面的批阅、肯定;有必须改错的地方力求让他当天完成等,经过一个阶段的共同努力,李**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3、针对教材深度问题要建立差别化、鼓励性评价体系

课标要求虽然是一根重要标尺,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用这一根标尺去衡量评价学生,否者再优秀的学生群体总会出现某科学习困难的学生,而多一把标尺往往就能多一群追求上进的学生;其次,学生基础不同,能力相异,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可能成为标准件的生产厂,而应该是各有所长、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魅力场。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同时课堂之外,只要老师在学习方法上对学困生再多一点指导、多一份关心,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学困生就会晚出现或不会出现。

总之,学困生之间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各位老师积极探索,不断反思和总结,有契而不舍的精神,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对策,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多给学困生一份关爱,转困一定有收获。

[参考文献]:

《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    万玮著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       [美]罗恩.克拉克

(张丕学,北京实验学校(海淀)校长,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海淀区四有标兵,海淀区数学学科带头人)


来源:中教网 校长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