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28日讯(通讯员 林哲宇)中国著名文学泰斗——冯骥才先生2021年在潮州考查调研大吴泥塑时欣然泼墨,为大吴泥塑题字,留下“女娲在民间”墨宝。近日,广州东华职业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潮艺突击队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广东省潮州市浮洋镇大吴村,拜访大吴泥塑传承人吴宏城先生、参观大吴泥塑博物馆等,开展“传承潮汕非遗文化,赓续历史文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实地考察调研了潮汕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吴泥塑。潮艺突击队正以实际行动,为潮汕非遗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对于突击队的到来吴宏城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向突击队热情介绍大吴泥塑的历史,突击队首先与大吴泥塑第二十四代非遗传承人吴宏城进行对接。吴先生讲解了大吴泥塑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距今有787年的历史,与潮汕民俗文化息息相关。潮汕人每当“添丁”(生下男孩)多用大吴泥塑供奉,根据家庭条件选择不同价格的泥塑。

其艺术表现手法雕、塑、捏、贴、刻、印、彩得到完美发展。贴、印、彩的有机结合,其制作技艺分为:挖泥、炼泥、捏雕、烧坯、彩绘五个环节。其次做一个泥塑的基础塑形大概需要3天,一个成品泥塑至少需要30天,工艺难,周期长。吴先生还告诉突击队,这要求创作者的技巧一定要十分娴熟,才能顺利完成贴塑。大吴泥塑种类多样,形象生动,也会有一些针对儿童市场以及时事热点,制作相应造型泥塑。大吴泥塑对于一些收藏家极具魅力,他们大多数会选择拜访观摩以及线下定制。

《出花园》是潮州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是孩子告别童年的一种仪式,父母生子虑难养者,就请操神到家供养,像此子十六岁明(岱多在十五岁)请道士以纸之国,设列盆花,令说子坐其中,道士扮花公花母为之宜诵,即毕,遭出,焚国,谓之出花国、万县禄神之祀。

《过番》“过番”,闽粤方言,旧时闽南人称到南洋谋生为“过番”。作品塑造出儿子准备过南洋,母亲不舍地握着儿子的手,千叮万嘱,以及已怀有身孕的妻子在旁边默默哭泣的场景,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担心与牵挂,同时也带有因无法给予孩子好条件而产生的愧疚之情,妻子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之情。

《潮州大锣鼓》潮州大锣鼓,是广东潮汕地区传统音乐中的一种,是一种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潮州大锣鼓由历代相沿的鼓吹乐类演变而成,是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属于潮州音乐中的广场乐,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抚今追昔,突击队在大吴泥塑身上看到了传承至今的技艺、文化和精神,这是历代非遗传承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突击队博大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枚符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吴泥塑传承接续的重任将落在突击队年轻一代的肩上。这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但突击队对大吴泥塑的未来充满信心,突击队将在传承中弘扬大吴泥塑的文化精神,让非遗文化在时间的冲刷下历久弥新。

            文章编辑:罗颖茵、李丹娜、洪妍潼、吴瑞婷


来源:中教网 罗颖茵 李丹娜 洪妍潼 吴瑞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洋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