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8月1日讯(通讯员 苏瑜)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三治同行”乡村调研社会实践团走访3个浙江省特色村规民约村落——泰顺县左溪村、台边村和宁海县下畈村,在与村干部们交谈和向村民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展开了一次深入的乡村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了解下畈村在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方面的具体实践及其成效,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积累经验。

左溪村篇:十不准新规出新貌,畲歌唱响进人心

7月1日,调研团走进左溪村,调研团成员在村中调查收集资料时了解到,左溪村的畲族特色浓厚,在逐步探索全国文明村落建设的过程中,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制定了村规民约——“十不准”。在与村书记孙传官的访谈中项目组成员了解到制定“十不准”的一些思路。孙书记说:“村里面对的是各行各业基层的老百姓,面对不同的人文化水平不同,所以三治需要对村规民约简化,就用一些简单易懂通俗的话,用个几句话去进行规定。”于是在这样的契机之下,村干部们提出了“十不准”,“十不准”推广的时候,得到了市里主要领导的肯定。也让调研团成员理解了其实不管村规民约多少字,只要老百姓听得懂,能接受,理解的了就好,因此需要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推广。因此有这样清晰的思路指引,“十不准”在村干部的集体讨论、老百姓的共同参与中敲定,体现村中自治。“十不准”在村中约出新貌,约出新风尚。

在“十不准”这一村规民约制定之后,为了让村里的人们了解村规民约,将村规民约记在心中,左溪的畲歌队和左溪村的书记把村规民约编成畲歌传唱。声声畲歌在村中回荡,句句民约在心中牢记。左溪村的做法生动阐释了村规民约不能仅仅制定出来就完事,还需要在村民中传播,让村民了解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化身畲歌,融入人们心中。

图为调研团成员记录左溪村概况 葛馨予摄

图为调研团成员参观法治长廊  葛馨予摄

台边村篇:三治融合促发展,产业兴盛富民生

7月2日,调研团走进台边村,调研团成员与村干部展开访谈。访谈中,调研团成员了解到:在促进三治融合的过程中,台边村的村书记选择在德治和自治上着手,做出自己村的一套成果。因为中国的法律也越来越健全,村里只需遵循这些法律来治理村庄便可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村干部们可以引导村民在自治和德治上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村干部们会去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家慰问,也会教育村民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能乱做,和村民唠唠家常,在这个过程中将村规民约渗透到村民的心中,比如说不能酒驾之类的。自治和德治是对法治的一种补充,两者也需要法治帮忙支撑。

同时调研团成员还了解到村中有许多特色产业,以竹木业发展势头最猛,经济效益最高,同时还有一些绿色产业,比如说葡萄、杨梅、猕猴桃的种植,养殖蜜蜂等等。在面对外来企业引进,土地流转问题时,村干部也积极地去帮助村民沟通好,解决好相应难题。产业发展起来了,留在村里的人口也会相应的变多。村中只有留得住村民才能更好地去发展三治融合,只有经济进一步发展才能促进乡村治理的发展。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村干部交谈(葛馨予摄)

下畈村篇:樟影婆娑话古今,村规民约润无声

走进下畈村,调研团成员便被村中的大樟树所吸引,樟树旁贴着的便是村规民约,对面便是说事长廊,不少村民们在樟树下乘凉休息。据村书记周方权介绍,在宣传村规民约时便想到村内的大樟树下经常聚集村民,成为村民交流的重要场所。在樟树旁的墙上贴有具体的村规民约,可以让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了解和遵守这些规定。而说事长廊的设置,有效地解决了村民有矛盾无处说,有问题无处解的难题。

在前往党群服务中心的路上,调研团成员看到许多墙绘,宣传着小微权力清单36条。下畈村是小微权力清单36条的发源地,在访谈中,周书记讲,这些权力清单最初由100多条浓缩而成,覆盖了农业、卫生等多个领域,使得村内事务办理更加高效。为了提高村民的理解和参与度,这些清单还被印制成册分发给每家每户。村民通过这些简明扼要的条款,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各类事务的办理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在后来的问卷调查中项目组成员也发现村民们普遍法律意识较高,知道如何运用法律去解决问题。

来到村干部工作的地方,调研团成员看到一台法律服务机器并上前尝试,这一机器让村民足不出村便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法律服务,为下畈村打造零投诉零报警打下基础。在与村书记谈天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了解到下畈村在指定村规民约时将与时俱进作为主题,融入流传已久的慈孝文化,家训、祖训中的精华部分被吸收到村规民约中,让年轻人不忘本,老一辈容易理解,使村规民约更有权威性和影响力。随后,周书记带领项目组成员参观了慈孝园,感受浓厚的慈孝文化,正所谓暖风轻拂慈孝地,道德教育代代传。

图为调研团成员参观说事长廊 葛馨予摄

图为调研团成员体验法律咨询机器

总结篇:三治融合谱新篇,乡村振兴展宏图

通过本次调研,调研团成员对这三个村在村规民约统合“三治融合”方面的成功经验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经验不仅为他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其他乡村和城市的治理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三个村的实践证明,只有将法治、自治和德治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将继续关注和研究乡村和城市治理的先进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此次调研不仅让调研团成员看到了三个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和成就,也感受到了村民们在三治融合中的幸福与满足。左溪村通过“十不准”帮助村民理解村规民约,通过畲歌传唱将村规民约唱进村民内心;台边村通过自治德治为重点,促进法制建设;下畈村通过慈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法治制度的落实与创新、村规民约的动态调整与广泛宣传。村干部们发挥自身的智慧创造和谐美丽的新农村,为全国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示范经验。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村干部合影


来源:中教网 苏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
高校频道
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