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8月29日讯(通讯员 王淼 郭宝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4年主题社会实践“云程发轫”团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何晓龙的指导下,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旅融合的实践及逻辑”主题,于7月4日至9日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文献研究法、政策文本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团队重点调研了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文旅融合发展现状,深入总结当前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经验与不足,进一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调研背景:文旅融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随着乡村振兴口号的提出,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并提出要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指出,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育、餐饮购物等现代服务性产业,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时代课题。当前,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处于初步阶段,需向深入探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人才回流,助力文化产业赋能经济发展。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团队选取襄阳市保康县为调研地点,走访了当地官山茶场、尧治河景区、腊梅谷景区、农耕博物馆、中国磷矿博物馆、保康县文化馆、档案馆以及保康县文化与旅游局、农业农村局等地点,深入了解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现状与经验。

图一:调研团队与保康文旅张兆虎局长在文旅局前合影

经验模式:文化为魂,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

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与特色文化,保康县打造了“生产+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模式,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保康样本”,为团队探索乡村文旅融合的实践及逻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团队走访了保康县的特色景区以及相关单位,并对保康县民协主席、文化馆副馆长宋进潮、保康县文化与旅游局副局长张兆虎、官山茶场负责人马红梅等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加强顶层设计与政府扶持力度,保障文旅融合发展。”

保康县文化与旅游局副局长张兆虎向团队成员分享了县文旅局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一是顶层设计层面,保康县有详细的旅游发展十年规划,明确“康养福地,灵秀保康”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定位,创建专门小组,有专人保障,跟班进行督导;第二是在保障方面,每年县里在公共文化发展方面有专门的财政支出,在发展和完善面对大众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活动,包括建设特色民宿等维度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时在具体地推进重点项目的过程中,都分块严格地进行项目服务和保障,旅游从业者或游客有特殊情况或者需求的时候,政府都会及时提供帮助。

图二:调研团队与张局长面对面访谈

“依托原有产业,探索茶+养生、茶+研学等创新发展模式。”

官山茶场总经理马红梅女士向团队成员分享了茶场发展文旅融合的有益经验。官山茶场依托高山有机茶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打响了以“官山银峰”为代表的一系列品牌,所产茶叶远销海内外,并在许多省市乃至国家级的比赛中斩获佳绩。在原有的种茶、采茶、加工及出口的发展基础上,官山茶场引进策划、导游等人才,设计并更新茶场内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逐渐转型成为以种植、加工、销售茶叶为主,餐饮、民宿、休闲、康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场,年销售额达700余万元。目前茶场依托保康县康养基地的优势,发展了茶与养生融合的创新模式,如健身房、森林瑜伽等。茶场也在继续推进茶文化与研学旅行、节庆活动的融合创新,探索茶旅融合的新模式,推动其创新发展。

图三:茶场负责人向团队成员介绍情况

典型案例:探寻尧治河精神,剖析地方发展有效转型新模式

尧治河村位于保康县马桥镇,依托尧治河所在地修建的尧治河生态旅游区被誉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上的一颗明珠,是团队本次调研的重点景区之一。20年来,尧治河人凭着坚忍不拔的“尧治河”精神,通过筑坝办电、修路开矿、兴办企业等系列创举,使尧治河村短时间内完成了由高山极贫村到“中国山区第一村”的凤凰涅槃式的巨变。尧治河村更是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新农村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党的建设“十面红旗”等称号。尧治河发展模式可谓是可圈可点,从最初的尧治河磷矿开发,实现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到后期依据自身发展情况响应国家号召,实现从矿产开发到建设生态旅游度假区,实现再度创收和可持续发展,这样成功的转型是新时代发展中完成可持续发展,将资源的单次利用转变为修复发展的可持续利用的典范,更值得当地企业去学习品鉴。

图四:团队成员参观尧治河磷矿博物馆

文化传承:回归荆楚文化,寻觅沮水巫音的奥秘

团队采访了保康县文化馆馆长宋先生,据悉,保康县文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设施投入,成功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成效显著,为保康县的文化名片增色添彩。为进一步推动保康县文化建设,馆长提到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保康县文化软实力。相信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保康县文化建设将迈向新的高度。发扬荆楚文化,建立属于保康县人民自己的文化自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绝不会轻易言败,传承千年来沮水巫音的奥秘,发掘作为楚文化发源地的文化自信,我们会一直努力。宋馆长如是说。

图五:团队成员访谈保康县文化馆宋馆长

调研实录:走上街头——与保康县居民面对面

除深度访谈外,团队也在保康县街头展开了调研,通过随机采访、填写问卷的方式,来亲身考察当地居民对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看法。人民是权力的主体,民众是最有资格评价当地发展是否真实创收的群体,在访谈中,不少民众表示,保康县基础设施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较明显的进步,在全民健身的方面,保康县大力完善体育设施,同时修建蜡梅公园、紫薇山公园等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做到将文化普及与居民生活紧密相连。

图六:团队成员在街头访谈

总结: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保康县近年来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引擎。县内充分利用早期楚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推进了县域经济的绿色发展。保康县建成了多个国家4A级和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滑雪场,打造了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和招商引资促进了文化旅游企业的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此外,保康县还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保康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施了全域旅游战略。旅游产业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保康县旅游业“井喷式”发展,游客接待量持续高位增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保康县会继续健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接续文旅融合发展东风,吸引来更多的游客,发展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通讯员:王淼郭宝玲)


来源:中教网 王淼 郭宝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洋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