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10月14日讯
王高,本科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任职广东本科高校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来西亚敦阿都拉萨大学(Universiti Tun Abdul Razak)硕博连读在校生、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高等教育学会会员、中教网特约通讯员。曾荣获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及奖项23项,发表思想政治教育论文3篇,专利发明及软件著作权6项,参与省市级以上课题5项。
图为主人翁生活照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
2013年9月,怀抱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王高毅然决然报名参军入伍,在杨梅山脚下,在火热的军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当军人,尽义务;追随光,散发光,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是我的初心,也是我无悔的选择。”他这样说道。王高怀揣着对强军事业的热爱,成为2013年军改之后的的第一批义务兵,初入军营的他,以饱满的训练热情、十足的干劲,在新兵连结束以后获得十佳优秀新兵。下连队以后,他勇挑比武重任,虚心向身边班长和战友请教,提升军事技能水平,坚持在比赛前认真熟悉比赛内容,做好充分的赛前准备。同时,他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与时俱进,行动上干在实处,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平凡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以乐观的生活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践行着历史的初心使命,阐释军人自信、拼搏的特质。
图为政治理论学习剪影
图为主题党日活动分享会
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解决难题的能工巧匠
打铁还需自身硬,王高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党员干部,深知除了在思政岗位履职敬业也要在教学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科研竞赛场上争做“行家里手”。“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她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奔着矛盾去,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
多年来,他先后参与和指导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教育部高校思政创发中心立项课题、广东省青少年研究课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立项、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获批立项、团广东省委精品课程立项等。“朝节骨眼发力,往鼓点上重锤”,为了不断提升学术科研水平,他努力钻研科研技术,依托产教融合平台,积极开展OBE理论教学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篇,参编教材2部,获得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6项。指导学生获得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团支部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省级百优团支部”;指导学生荣获省级团支部书记比武竞赛特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广东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铜奖;指导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个人荣获省级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在不断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的典型示范案例,当好学生“代言人”,架起师生“连心桥。
图为比武竞赛现场图 图为带领学生参加比赛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根据团省委、省学联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总体安排。今年暑假,王高带领广东培正学院百千万工程“千萃百炼”突击队奔赴东莞市沙田镇开展“ ‘印象沙田’传承疍家文化,助力高质量发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围绕乡村规划建设、社会基层治理调研、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等可为能为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奋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美丽新沙田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数字科普培训会 图为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王高主动对接地方需求单位、主持教学方案审核评估、参与技术技能培训及推广、主抓思政教育和安全、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推动校地示范工作站建设、指导科研项目孵化、对接新闻媒体报道。带领突击队荣获国家及省市级媒体报道42次,新闻曝光阅读量80万人次,组织共建突击队工作站2个,校地示范社区1个,搭建产教融合平台2个,线上非遗莞草传承覆盖人数18986人,参与绿美广东生态治理5次,志愿服务时长112小时。帮助当地随迁子女课外辅导165人次,共建数字媒体平台2个。创新式打造以“学生实践牵引—教师指导跟进—学校服务赋能—地方发展受惠”工作模式,依托本地优质企业孵化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落地,模拟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了学生专业所长、实践锻炼和地方需求互促互融,使“校地协同”逐渐成为学校“大思政”实践育人的新载体和新动能。突击队还到田间地头调研特色荔枝产业发展、电商平台直播助农促销,还登上红色革命纪念地缅怀革命先烈、走进群众家中慰问探访、使用无人机进行遥感测绘,为新围社区盘活农业资源、优化乡村治理、打造红色文旅IP建言献策。
图为“百千万工程”部署会培训
广大青年要立志成为希望之光,就要有“勇挑重担、堪当大任”的时代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久久为功才能完成。青年要敢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主动到最吃劲的岗位锤炼担当的“宽肩膀”;要敢于越激流、涉险滩、攀高峰,善于在大风大浪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以此磨砺揽瓷器活儿的“金刚钻”;要敢于钻矛盾窝、啃硬骨头、接烫山芋,不断在实战训练中接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以此练就能干事的真本领。
青年们,再鼓一把劲,再加一把油,通达美好梦想的坦途就是一往无前地实干,成就壮丽事业的捷径就是久久为功地力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当与党同心,向光而行,追随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
来源:中教网 王高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王高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