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4月18日讯(通讯员 岳明)4月17日至18日,普格县中小学教师美育浸润计划“百词微课”书法培训班在普格县附城小学成功举行。此次培训班为期两天,旨在通过一系列专业的讲座和实践指导,全面提升全县中小学书法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推动书法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培训期间,四位书法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参训教师带来了七场精彩的讲座。

刘佩博士在以《书法教育的当代价值与实施路径》为题的讲座中,以“何为书法教育?书法教育的政策支撑有哪些?未来的书法教育能如何展开?”为问题导向,系统分析当前书法教育的政策导向、发展趋势、现实困境等。并以彝族书法为例,讲解通过数字赋能突破当前书法教育发展困境的多元化实施策略,为普格县书法教育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启发。在以《“百词微课”书法美育浸润行动的应用策略与方法探析》为题的讲座中,从研究背景、应用策略、实施过程、未来展望四角度剖析本次行动。重点阐述数字赋能书法教育改革的多元化策略,以及将优质资源辐射至凉山彝族等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实施路径,为普格县书法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策略。

杨媛老师在以《书艺上趣,变革融新》为题的讲座中,聚焦书法教育的创新路径,围绕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三层面展开变革。提出以“主动创造”为核心:通过生活场景、项目式学习激发兴趣,将书法融入跨学科实践,培养文化自信。教师需转型为“文化引路人”,通过教研合作、AI技术赋能及跨学科课程设计,构建学习生态。最终让书法课堂在创新实践中焕发新生,成为美育浸润的“活水”。在《书法美育—跨学科融合的实践与创新》的讲座中,以书法美育为核心,探讨跨学科融合的实践路径,针对传统书法教学的痛点,提出以“融合为径”破局。通过跨学科项目激发学生创造力,融入语文、科学等学科,教师转型为“生态设计师”,运用AI/AR技术构建三维课堂,实现美育全浸润。通过师资协同、多元评价及资源整合保障实施,构建书法教育生态,使书法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助力文化自信在笔尖生根发芽。

周平老师在《以墨育魂——书法工作坊如何激发校园文化基因》的讲座中,从汉字与书法谈起,在此强调两者共生关系。随后从课程建设、活动设计、环境营造和成果影响四维度分享了中小学书法教育实践策略。并以都江堰市七一青城山学校为例,从四维度分享了可学、可看、可玩的书法实践。最后,从双语书法、更新书法材料和双师课堂等角度分享了乡耘厚土下书法教学思考。在《“下必有由”百词微课书法与生活联系的实践初探》的讲座中,从观物取象、经典析法、体悟躬行和以美入世四方面展开分享。以列举王羲之、张旭和黄庭坚等书法大家和《书谱》、《笔阵图》等书法理论中找寻书法与生活的联系;随后周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优思五阶”书法课堂教学案例,并分享了书法作品和书法文创装饰生活环境的案例,抛砖引玉形式引导老师们积极探索书法与生活的联系。

胡建峰老师在《笔刀交融:爨宝子碑与张猛龙碑的临摹与创作启示》讲座中,分别从历史概况、书风特点、整体分析、例字分析、创作作品展示五个方面系统分析这两本经典碑帖,并从点画、结构、风格等角度对单字进行细致讲解,对普格县书法老师书写能力提升和创新教学设计提供多元化启发。

全县70余名中小学专职或兼职书法教师认真聆听了四位专家的讲座,并积极参与了互动交流。两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员们收获满满。他们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今后的书法教学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此次“百词微课”书法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普格县中小学书法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各位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普格县的书法教育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供稿单位:普格县教师发展中心

签发人:马小华


来源:中教网 岳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胡建华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综合频道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