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11月10日讯没有复杂的编程,唯有结构的巧思与操作的激情。第三届安岳县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大赛战鼓将擂,周礼小学“机甲战神”战队的队员们已蓄势待发。他们将在2400mm×2400mm的方形战场上,展开一场为期60秒的智力与速度的巅峰对决。

规则为纲,于限制中激发无限创意面对“弹射机器人限5个马达,其他机器人限3个马达”及严格的初始尺寸规定,周礼小学的队员们化身“策略工程师”。从提升弹射机构稳定性以应对“跳弹、卡弹”,到强化底盘以承受赛场上的合法对抗,每一次结构调整都是一次将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的深度探索。在反复试验中,学生们学会了分析不同结构的力学特性,通过增减配重、调整重心等方式优化机器人的运动性能。队员们对官方提示的“加重物”等细节进行针对性设计,确保机器人在激烈碰撞中保持稳定,深刻理解了“规范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攻防一体,60秒赛场演绎速度与激情比赛核心是在60秒内将“飞碟”精准弹射入己方得分区。这不仅考验“打得准”,更考验“抢得快”、“守得稳”。赛场上的六个边路弹药库与中央弹药库是必争之地。队员们需要根据赛场形势快速决策:是冒险争夺中央高价值区域,还是稳妥收取边路资源;是集中火力强攻,还是分兵控制战场。这种高强度对抗要求队员具备出色的局势预判能力,在“进攻”与“防守”间快速切换,极大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反应和策略执行能力。

团队博弈,在协作中锤炼胜战之师竞赛要求每队三名队员协同操控三台机器人。虽然没有固定分工模式,但有效的团队协作是制胜关键。通过无数次模拟对抗,队员们磨合出最适合本队的战术配合。他们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机制,用简练的术语传递关键信息,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保持同步。 他们需要在赛前商定多种战术预案,在赛中通过简短指令高效沟通,赛后共同复盘得失。这种为共同目标奋斗的经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力量,极大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大赛的战鼓暂歇,但科技创新的征程永无止境。本次参赛经历,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较量,更是一次梦想的启航,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学生探索机器人技术与编程奥秘的浓厚兴趣。周礼小学将以此为新起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持续深耕科技教育,丰富科创活动载体,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搭建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安岳县周礼小学   李鑫莲、廖志强 )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李杨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