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国文化的载体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只有中国文化一直绵延不衰,欧洲大陆也曾经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形成大一统的帝国,却最终裂变成现在的各个不同的国家,而中国也曾多次历经分裂,却最终统一。

        其实,国家的统一、政治的一统,有一个根本要素,那就是文化的认同,而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统一也就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统一、文化传承的必要条件。在文字的幼年时期,各个不同的文明都是采用表意的象形文字,如“日、月、山、水”等文字,在不同的古文明中它们的字形大致是相同的;而古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却最终抛弃了象形文字,在圣书字、楔形字中的表音符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腓尼基字母,后来又有了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表音的拼音字母。

        罗马帝国在迪奥多西一世的权杖之下,曾经是地跨欧亚的大帝国,却由于语言文字的不统一而无法融合,迪奥多西一世在弥留之际不得不亲手将自己的帝国一分为二,由两个儿子分别统治,也就是说拉丁语的西罗马帝国和讲希腊语的东罗马帝国。分裂后的罗马帝国各自在拼音字母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由于语言文字不同,又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大陆的裂变,在字母文字的主导下,酝酿着更大的分裂,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欧洲格局。

        在欧洲大陆由治到乱的时期,中国大地也处于南北对峙的南北朝时期。与欧洲不同的是,由鲜卑族统治的北魏在孝文帝的领导下,正在进行着一场重大的文化变革,这就是孝文帝改革,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鲜卑族全盘的汉化,孝文帝下令鲜卑族放弃自己的语言,改说汉语,并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孝文帝就把自己家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并且为了脱离鲜卑贵族保守派的影响,把国都由大同迁到洛阳,甚至为了实现一统江山的大业元宏不得不大义灭亲,杀死了自己年仅十四岁的反对改革并出逃叛乱的太子元洵。然而这样一个胸怀天下的帝王却英年早逝,33岁就病死在南征途中,“白日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是他壮志未酬的感慨。但是方方正正的汉字却在慢慢酝酿着结束内乱的能量。

       

        在表音字母的基础上形成不同文字,导致欧洲的分裂可以理解,那为什么方言众多南北异音的汉语能维系国家的统一、文化的传承呢?这就要归功于与祖龙秦始皇,他的“书同文”政策为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世的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坚定地奉行文字统一政策,使文化认同在华夏大家族日趋深入人心。汉字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了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虽然形声字中有表音的成分,但表意还是汉字的主要特质。虽然各个方言在读同一个汉字时的读音可能各不相同,比如“鞋子”在四川方言中读“háizi”,“老虎”在有些方言中读作“lǎofǔ”,但是写出来却是一样的,而且由于汉字的表意特性,即使读音不同,也能准确地理解字义,比如带“王”字旁的字都和美玉有关,带“月”字旁的字都和肉体有关,带“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等等,这就保证了使用不同方言的人可以通过文字来交流,也保证了后人在阅读古籍的时候,即使其中的文字在字音、字形都与现代汉字不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够较为容易地揣摩其中的意思。

        所以说,汉字的表意特性是汉字最大的优势。汉字绝不是有些西方文字学家所说的原始的落后的文字,它是传承中国文化的纽带,是维系国家统一的桥梁。因此,学好汉字,正确地使用汉字不仅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更是传承中国文化、促进国家统一的大事。

 


来源:赵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陈晓红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