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盛夏的阳光洒满石凤村,小雅课堂迎来第五天教学。当天特色课程以“安全教育筑防线、科学实验启心智”为主题,通过贴近生活的安全知识普及与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为乡村孩子们送上一堂兼具实用性与启发性的成长课,引发社会对乡村儿童素质教育的持续关注。
封面(安徽师范大学 钱一凡 提供)
下课自由活动(安徽师范大学 钱一凡 提供)
安全教育:扎根生活场景的“防护指南”
安全教育课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拉开帷幕。李宗慧老师结合乡村生活实际,将交通、防火用电、游泳、饮食四大安全领域的知识拆解成“可触摸、能实践”的内容,让抽象规则变得鲜活可感。
交通教育环节,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操场模拟“斑马线过马路”,用彩色粉笔绘制简易交通标志,通过“红灯停绿灯行”的互动游戏,让“一停二看三通过”的口诀深植于心。防火用电教学则聚焦农村常见隐患:“看到墙上电线脱皮要告诉爸妈”“柴房里不能玩打火机”“湿手不能碰插座”……老师用村里曾发生的真实案例警示,搭配“安全隐患找茬”图片游戏,让孩子们在辨析中强化风险意识。针对夏季高发的溺水风险,老师现场演示“竹竿救人法”,强调“不私自下河、不盲目施救”的原则。“我们村后有水库,下河总偷偷去玩水,现在知道那有多危险了。”孩子们的分享印证了课程的实效——这类精准对接乡村环境的安全教育,正是填补农村安全科普缺口的关键。
饮食安全环节,老师直观展示“发霉馒头”“过期饮料”的危害,教会孩子们查看食品保质期的方法。“以后再也不捡掉在地上的零食吃了。”一句童言,道出安全意识的悄然觉醒。
李宗慧老师进行安全教育(安徽师范大学 钱一凡 提供)
科学教育:“掌心火”点燃探索欲
午后的科学课成为全场焦点。科学王梦阳老师端着水盆走进教室,神秘宣布:“今天我们让火焰在手心跳舞。”话音刚落,孩子们便炸开了锅。
实验开始了:老师将丁烷气体缓缓注入水中,细密的气泡立刻在盆底升腾。“丁烷比水轻且难溶解,所以会形成气泡。”老师边操作边讲解,随后邀请孩子们伸手捧起带气泡的水,再用打火机轻轻一点——淡蓝色的火焰在掌心短暂跃动,却丝毫没有灼伤皮肤,惊呼声瞬间掀翻屋顶。老师趁机解释:“火焰只燃烧气泡里的丁烷,热量被水吸收,所以不会烫伤。”简单原理在奇妙现象中变得易懂,孩子们追着追问“丁烷能做燃料吗”“还有什么气体能玩”,探索的种子已然萌发。
对多数乡村孩子而言,这样的科学实验是“人生初体验”。正如带队老师所说:“城里孩子司空见惯的科学课,在这里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兴趣方向。”这份“第一次”的震撼,恰是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壁垒的生动实践。
孩子们尝试科学实验(安徽师范大学 钱一凡 提供)
小雅课堂第五天,用安全课筑牢成长根基,以科学课点亮探索之光。在乡村教育提质的当下,这样的特色课程既是对“安全第一”理念的践行,也是素质教育下沉的缩影。期待更多优质资源涌入乡村,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守护中触摸科学,在好奇驱动下拥抱世界。(通讯员:张涵)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赵林朗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