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前,一一小朋友发现笑笑的衣服还没有整理好主动去帮助她,就在这时一一的小手猛地一缩,这是怎么回事?于是我说道:“这是静电”。其他小朋友都很好奇地问道:“老师,静电是什么呀?为什么会有静电?”这是一个有趣的事件,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发现了静电,那静电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于是一场关于静电的探索之旅开始了。
结识·静电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静电,通过形象生动的绘本故事《噼里啪啦是静电》,为孩子们讲解身边的科学现象。
在干燥和多风的天气时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光亮;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的声响,这就是神奇的静电。
发现·静电
根据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开始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寻找静电会存在哪些地方呢?孩子们纷纷开始尝试,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来看一看吧!
通过寻找,小朋友们发现了幼儿园的很多地方会出现静电,大家要小心触碰,多多注意哦!
探秘·静电
哇!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静电存在,那我们教室里的哪些东西可以“创造”出静电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抓住教育契机,和孩子们一起搜集了需要的静电实验材料进行小实验,探究静电的吸附现象。根据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开始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寻找静电会存在哪些地方呢?孩子们纷纷开始尝试,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来看一看吧!
1.吸管摩擦起电
得出结论:吸管经过快速地摩擦后产生静电,可将纸屑吸附起来。
2.气球、塑料积木摩擦起电
得出结论:气球、塑料积木经过快速地摩擦后产生静电,也可以将纸屑、头发吸起来哦。
3.遇到的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每人手中的材料吸起来的纸片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再次实验,孩子们尝试加大摩擦力度,发现摩擦的时间越长,力度越大,产生的静电就越多,吸附能力也就越强。
孩子们寻遍整个教室,再次收集不同的材料,不断进行尝试,找出了哪些材料能够产生静电,哪些材料不能产生静电,并进行记录。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的电荷累积,在干燥的环境中,摩擦或分离时会产生静电。例如气球和塑料制品都是不良导体,因此它们很容易产生静电。在摩擦时它们的表面会发生电子转移,导致电子在其表面堆积。当它们与其他物体接触时,这些积累的电荷就会释放,产生静电现象。
问题一:静电有哪些好处?
静电是否就毫无用处呢?当然不是!除了工业上利用静电制作除尘器、静电喷涂等,科学家还通过摩擦起电的原理制造出纳米发电机,也许在未来,静电也能和太阳能、风能一样服务我们的生活呢!
问题二:静电有哪些危害?
在静电危害中,最严重的是静电放电引起可燃物的起火和爆炸。静电有时不仅会干扰我们生活,而且还会造成安全隐患。例如:在加油站加油时,司机身上的静电太强,如果不能及时释放掉,就有可能引发火灾。
日常防“电”小知识
当我们了解静电的由来和如何产生后,在干燥的冬天容易产生静电,也是我们苦恼的一件事情,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静电呢?
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酸性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提高身体的湿度,能有效地减少静电。
与好朋友握个手都会被“电”到,于是我们用涂护手霜的办法缓解,提高皮肤的湿润度,可以更好地避免静电的产生,也就避免了静电给皮肤带来疼痛感哦。
起床后用梳子梳头,会听到“啪~啪~啪”的声音,梳子用水冲洗一下再梳头,就没有静电的声音了。
了解有效预防静电得小妙招,再也不怕静电了,以后碰到静电我们自己就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啦!
生活中孕育着科学教育,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幼儿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通过实验、操作、调查、创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积极探索,只要孩子们的兴趣不止,我们将一直在路上,让我们一同探寻和发现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哇”时刻,未来,一起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吧!
来源:济南市槐荫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