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年味儿叫逛庙会,有一种期待是小朋友对欢乐的期待!2023年12月27日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举行了热热闹闹的“喜迎龙年‘庙’趣横生”--庙会一条街活动。小朋友们着汉服、舞大龙、写福字、捏面人、剪窗花、蒸花馍、吃糖人……惊喜不断,欢乐连连,把我国传统庙会风俗搬进幼儿园,让孩子们感受浓浓的中国年氛围,将传统文化的种子从小种进孩子们的心田。

01舞龙表演

--舞动童年,共赴龙的盛宴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信仰,龙舞也是华夏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合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谐、造福人类的文化内涵。龙舞、也称“舞龙”是汉族民间舞蹈之一。幼儿园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这一经典。活动开始前,老师们精心准备了各种形式,各种颜色的彩龙和小旱船,并为孩子们讲解了舞龙的历史和技巧。

活动开始后,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孩子们手持彩龙,跟随节奏起舞。他们时而翻滚,时而跳跃,彩龙在他们手中仿佛活了过来,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每个节目都饱含了孩子们都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舞龙表演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欢乐中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了团结合作的力量,笑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乐章。

02民俗美食

一口非遗甜 一抹童年味

甜甜蜜蜜的童年少不了糖的参与。糖画是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糖为笔墨的画,卷一勺一糖浆,一板一竹枝。麦芽糖和水混合熬制,显出浓稠的金灿灿色泽。小勺子舀出一勺金光澄亮的糖浆,就能在板上,以勺为笔以糖为墨,绘下一个个生动精巧的图纹。糖画是否能惟妙惟肖,要看糖画师傅的指尖,落下收勺都是一道道有轻重缓急的“笔触”。老师傅总是气定神闲,糖浆在他手中像能挥毫泼墨,时而是振翅飞去的凤凰,时而是憨态可掬的小猪。小朋友们目不转睛的看着亮津津的糖浆在板子的小杆上定格,能兴奋到什么都忘记。能看见老师傅亲手的制作,让非遗文化在指尖重新绽放甜蜜蜜的光彩。

巧手捏面人 指尖传非遗

面人也称面塑、年模、面花,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中国民间工艺品。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面人艺术的诞生南宋《东京梦华录》中生动地描述了面人的原料与形象:“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孩子们沉浸在这个充满捏面人的世界里,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兴奋和好奇的光芒。看着手中的面团在他们的手中逐渐变成各种形象,从最初的模糊概念到最后成形的过程,对他们来说仿佛是一场奇妙的冒险。一块普通的面粉,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了他们手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他们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体验着捏面人的魅力。

老师们还给孩子准备了春卷,糖雪球,蒸花馍,烧饼干,炸鸡柳,爆米花,孩子们非常开心,尽情的享受这次热热闹闹的大庙会。

03民俗手工

福字是中国最古老、最吉祥、最受欢迎的文字。“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过年贴福字、写春联、剪窗花是过中国年必不可少的新年项目。小朋友们拿起毛笔,一笔一划写福字;拿起剪刀一折一剪做窗花;拿起彩笔一涂一粘画彩龙。看似简单的活动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为了丰富幼儿的角色体验,幼儿对钱币的初步认识和使用,本次庙会还举办了义卖活动。大班年龄的幼儿每人准备五元钱,混班的小朋友们制作了剪纸、彩龙、福袋、福字、捏泥人等手工作品,供大家挑选。所卖的款项,将会换成玩具和爱心包裹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既体验了逛庙会的乐趣,学习了对于钱币的使用,同时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对孩子来说真是收获满满!

04民俗游戏

古韵游艺共享运动之趣

民间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之一,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趣味性。有趣的民间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其乐观、坚强的品质。孩子们在投壶、套圈、跳袋、射箭、踩高跷等游戏中,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受着新年的热闹与喜悦,领略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追随新时代,传承中华文化,迈开国风脚步,聆听国韵回响。热热闹闹的庙会结束了,等待的是更加热闹的新年,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预祝各位全市的孩子新年快乐,茁壮成长!预祝家长朋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撰稿:刘晨羲 摄影:叶子


来源: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