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松负雪烛北国,一派塞外风光 。
人民安居乐其业,一派祥和景象 。
你可曾想到, 这里曾是莽莽黄沙的腹中之物,人民 饱受其恶 ?
你可曾想到,这里曾是飞沙走石的横行之地,万物难以生长?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处中国最大的沙地 ——科尔沁沙地南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一代代治沙人的接续奋斗,从苦干到巧干,从人定胜天到科学治沙, 70 余载,这个“三北”防护林重点建设区域上的治沙要塞,书写了 从“沙进人退” 到“绿进沙退” 的大漠风流与时代传奇。一代代彰武人形成了独有“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 的治沙精神,它以穿透时代的生命力,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 瀚海筑梦 · 操瀚成樟 ” 实践团队 走进 家乡彰武县治沙重点区 , 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战略的号召, 在彰武县 有关 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 重走治沙之路,探寻时代发展, 围绕“治沙精神” 和“乡村振兴” 两大实践重心,“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 深入治沙基层工作,为寻找、发现、解决现存问题,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系列实践活动 。
一、观几代人筚路蓝缕,感七十载大漠风流
阜新市彰武县治沙学校是本次社会实践的出发点,该干部学校整合全县红色资源,充分挖掘“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 的治沙精神,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治沙教育基地。
实践团来到此校,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漫漫治沙路,辉煌治沙史,在“新千里江山图” 前,队员们聆听着几十年来彰武县治沙的历史,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挺挺青松犹似画笔,勾勒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通途。
第二站,辽宁固沙造林研究所展馆,馆内突出展示了治沙过程中科研工作者的历史贡献以及彰武治沙四大科学治沙的方法:“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 。大漠风流,必须要有科学施策的保驾护航,正是几代科研人员历经七十载鞠躬尽瘁,才有了今天的塞北绿海。
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一座堡垒。在治沙前线,正是一座座 “堡垒”不断地向沙魔发起冲锋,党和人民的治沙事业才得以持续推进,不断取得更大的胜利!实践团 成员们 来到董福财纪念馆,身临其境地重走 “老支书”的路。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了解了董福财书记的治沙英雄事迹,一本本记录册,无声地阐述着董福财书记那献给“大漠风流” 的一生。
大家来到了董福财书记的家中,和其家人亲切聊天,了解董福财书记工作生活 中 的感人细节,这位治沙英雄的形象 在大家心中 愈发立体了起来: “与沙斗到底的犟老头”、“宁可自己受苦也心系村民的暖支书”。护林员李东魁是这道堡垒线上的又一先锋 之一 ,大家了解到李东魁同志走遍林场,无惧风雨。然身已许 “林”,难再许家,李东魁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护林一线,甚至缺席了女儿的婚礼 , 在他任职期间,该林场无一次火灾事故 。
交谈过后,实践团 来到了万亩松林,登上七层瞭望塔,隆隆冬日 “青松挺且直”。随后,讲解员带领大家深入松林,为大家介绍了如何根据树干判断樟子松的年龄,了解松树习性,并学习如何甄别病树, 大家 切实体会到了护林工作的艰辛。
二、草原梦,青云直上;硅砂魂,点沙成金
农畜业是彰武县的经济展业支柱之一,要想实现彰武乡村振兴,就必须要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管理和发展。本次行程中,阿尔乡的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明带领大家进行参观。 实践团成员实地调研后发现大量农户仍存在人力利用度过高、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实践团撰写资政报告,提议政府鼓励农民发展循环农畜,提供给农民资金、技术支持,增设相关科技设备,提高生产率和利用率。
而最近大火的 “东北文旅”又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实践团来到了巨龙湖风景区,走入聚隆鱼莊,在如诗如画的美景和令人垂涎的美食间寻找乡村振兴新篇章的那抹亮色。 实践团成员们体验各类景区项目,以第一视角向冰上乐园工作人员反馈问题与建议。同时,实践团拍摄照片、录制视频,撰写新闻稿、剪辑宣传视频、 vlog 等为家乡的宣传贡献力量,并在之后与彰武县文旅局展开座谈会,探讨彰武县德力格尔景区的发展规划,用所学赋能文旅企业发展。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索彰武县工业发展的引擎支撑点 ——硅砂,实践团前往硅砂 交易中心 。经负责人介绍,彰武硅砂深加工园区共有 84 家开工企业,囊括硅砂深加工、装备制造及配套和高端建材等产业类别。 通过走访,成员了解到彰武县目前硅砂处理多数为出售原材料,即硅砂矿石,实践团根据实际情况撰写资政报告,建议政府发展硅砂上下游链条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由出售原材料转向售卖硅砂制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利润空间,推动工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三、古有愚公志,而今从头越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同有关领导进行座谈,彰武县草原生态恢复部李全部长和文旅局王立伟局长在座谈会上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全县一盘棋” 的治沙思路,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彰武治沙成果转化。同时,在座谈会上,大家将几天的实践见闻同两位领导交流,提交初步的建议。 经调研, 实践团成员发现目前县内各大景区基础建设虽已成熟,但各个景区之间相隔较远,且均位于郊区,交通不便,实践团提议文旅局可于各个景点之间增设摆渡车等建议,加强各景区间直接联系,发挥地区集聚优势,向游客提供 “一站式”旅游体验,最大力度挖掘县内旅游资源,提高居民收入。
四、心得体会
站在林海 中的 瞭望塔上,望着眼前的这片热土,这片生我 们 养 我们的 土地,没有人不会热泪盈眶!这是几代治沙先辈们奋斗终生的土地,这是一片承载着黄沙的莽莽无情和无限潜力的土地,这是一片无数人民英雄为之献身的土地,这是一片人民群众不断 “搏沙逐梦”脱贫致富的土地,这片土地当大有可为,这片土地定大有作为!
实践团成员由感而发,赋诗词两首:
忆秦娥·万亩松林图
黄沙卧,瞭望塔倚残阳破。残阳破,漾漾松林,点点哨所。
黄龙欲窜窜不得,樟松负雪雪不落。雪不落,乡村振兴,阅尽春色。
七律·伏龙记
(其一)
莽莽黄沙贪天多,盘古能奈沙魔何?
千村寥落人无影,万户萧索无以歌。
愚公日行方寸里,大圣伏首亦难脱。
天宫欲除沙龙事,怎奈玉宇难泛波。
(其二)
东风送君樟松到,北甸人民尽洪涛。
锹镐凭力翻巨浪,青松有意化横桥。
天连沙岭绿卫落,地动辽河黄土摇。
借问沙君何处去?答曰此处人不老。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赵林朗 责编:赵旭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