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对我而言,是一种幸福。做老师是我从小一直的梦想,我也从未怀疑过自己会成为一个老师,做语文老师倒纯属偶然,于是从小就爱读书的我,这辈子更是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惟愿在静谧的秋日雨夜,拧开斗室的台灯,在倾泻的晕黄的灯光中,在淡淡的墨香中,喜读诗书,窗外是“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时的读近乎于一种奢侈了。读书、教书是我人生的两大乐事。

“大语文”的教学观在我脑中根深蒂固,的确,语文是“读”出来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的重要性不言皆明。我觉得想让学生学会阅读,老师自己就一定得“腹有诗书”,才能去正确地引导学生,指导学生。用老师的热爱和感染的力量,用语言文字的魅力,于潜移默化中悄悄点燃起潜伏在学生心中阅读兴趣的火花,让学生爱上阅读,读文字,读生活,读心灵,读人生。师生和谐畅游在“读”所赐予的快乐之海。

我喜欢教古诗文,在其中留恋、徜徉、驻足,与古人对话,神游于白云仙鹤,青山绿水,在《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的教学中我围绕“读”设计了五步教学环节:一读正字音、二读懂文意、三读品美点、四读悟情感、五读吟滋味。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之后我由本文的写作背景苏轼被贬之经历,引出苏轼被贬岭南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引出被贬密州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引出被贬黄州的《赤壁赋》。再引出其它文人被贬的经历,与苏轼同样乐观旷达的欧阳修《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还有失意孤独而寄情山水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学生兴致盎然,不仅对文本,也对古人,对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鼓励他们课后搜资料、读经典、品美文、做笔记、同研讨。

教授《孔乙己》这课,恐怕是很多初中语文老师所头疼的,不知从何入手。的确,这课篇幅长、问题多。我设计了填“人物卡”这一环节,让学生把握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当学生填写孔乙己的姓名、性别、籍贯、出身,学历、婚姻、嗜好、专长,身高、体重、年龄、样貌时,简单的就脱口而出,异口同声;稍难的,起初紧锁眉头,一会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激动不已,举手示意。之后我以“孔乙己与酒”“孔乙己与偷”两标题贯穿全文的教学,整节课气氛相当活跃,效果也极好。当然少不了课后的读,本课过后,我开展了“走近鲁迅先生”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鲁迅,不再感慨“鲁迅难,难于上青天”。

“读”体现在我语文课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我在班级中提出“每晚一读、每天一记、每周一写、每月一书”的口号,每节语文课一开头都是“课前五分钟读书交流”,班中每位学生轮流走上讲台,或者推荐一篇美文,一部好书,或者交流读书感悟,极大的锻炼了学生诸多语文能力,此外黑板上每天一句的“名句谨记”,每学期的100首古诗文经典背诵,每学期一次的“赛诗会”,带动了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当然我也积极并快乐地投身其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很多学生深受我的影响,爱上阅读,爱上语文。一个学生在父母反对之下坚持要报考师范,理由很响亮:“我喜欢当老师,当语文老师!”父母在他的坚定下做出让步,如今已是一名小学老师的他在给我的消息中写道:“老师,我走近您,原本只想撷取一枚枫叶,没想到您却给了我整片枫林。我走近您,原本只想捧起一朵浪花,没想到您却给了我一条长河。”看到这,心中有暖流涌过。

“书卷多情似故人”,一路走来,风吹过,尽是书香沉醉的感觉。读书,让我看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层峦叠嶂,让我拥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野与胸襟;教书,让我眼睛看得见风景,心里盛得下世界。读书和教书这人生两大乐事让我在繁华的闹市中忘却内心的浮躁,寻求几许宁静,让疲劳的身心得到最好的放松,找回原始的朴实与真诚。一年365天,天天都是读书日;一年春夏秋冬季,四季都是读书时。我借用冰心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送给我的学生,我心底也自有书香飘过:我阅读,我快乐。


来源:招远市教育和体育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陈晓红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
校园文学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