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理念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海傍小学地属水乡沙田片,学校具有打造本土水乡特色文化的地理优势。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参与文化传承。我校水乡编织特色课程发掘地域文化结合真实情境进行课程设计,在教授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将我校“以美育人,育健美之人”的课程理念融入水乡编织特色课程教学中。
二、融合创新
水乡特色编织课程以新课标大观念进行系统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编织隶属于美术“设计·应用”领域,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策略指导下,我校将现行使用的《美术》(岭南版)教材中关于设计·应用的内容进行研读和筛选,按照现行教材资源、教材之外资源两个版块进行统整汇编出适合各年级学生学习的课例。教材之外的资源由各版本美术教材整合、结合儿童心理年龄开发、根据我校水乡地域文化特点创编融合而成。
1.渔网上的编织
海傍人家依水而居,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至今仍保留着水乡人特有的生活习俗。因此我校因地制宜地开展“渔网上的编织”项目,为学生搭建实践与展示的舞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传统工艺技术的精湛,以及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形成传承并发扬传统工艺的的意识,初步养成专心致志的劳动品质。
2.中草药晾晒框
海傍村作为岭南水乡,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保健茶是我们岭南地域独特的药膳养生知识,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用到各种植物泡茶以应对春夏的暑热、秋冬的干燥。这些植物在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中随处可见,我们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中注重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体验,把“课堂”与“实践”相结合。本项目在探索“融·乐”理念下开展项目式学习,同学们基于水乡生活的真实情境,在“如何让传统编织重回生活”问题驱动下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校中草药晾晒问题,“中草药晾晒框”作品在校园内展示,录制微课视频在校园内推广。
(二)特色活动
1.“喜看稻菽千重浪,乐享编织趣与创”创意稻田艺术节活动
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 海傍小学“喜看稻菽千重浪,乐享编织趣与创”创意稻田艺术节活动在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拉开帷幕。秋风习习,稻谷飘香,大自然用最美的色彩装点这个世界,孩子们和家长在稻田里编织专属于水乡人家的故事。
2.“水乡新韵”水乡渔船改造活动
真实的故事更能打动人,“水乡新韵”水乡渔船改造活动中的渔船原本是海傍村水道边的一艘废弃的渔船。通过孩子们的创意,它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学校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水乡新韵”系列活动就是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传统工艺本身的魅力。
三、课程成果
我校水乡特色编织课程是学校层面开展的、全员参与的课程教学。采用单元式教学方式,在每学期连续6周时间开展教学,便于学生学习材料的集中准备以及学习连贯性的保持,强化手工技能的学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课程评价,通过规范引导和评价,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编织课程学习。通过三年的学习,全体学生都能习得美术课程中的编织技能,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体育、艺术2+1项目”中提出的“至少掌握一项艺术特长”的要求。
自从我校水乡特色编织课程开展以来,从无手工艺类获奖,无校外美术课程展示,到获省、区、镇及奖项和荣誉47人次,参加校外展示5次,水乡编织特色公开课例3个,成果显著。其中“织趣”艺术实践工作坊两年在番禺区中小学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中获奖;项目负责人袁铭欣老师在片区中小学美术工作会议,作“织趣”艺术工作坊建设专题分享;《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编织乐园》教学设计》在《广东教学报》发表;学生编织作品《味在番禺》在区中小学师生书画、手工艺、摄影作品征集比赛中荣获小学组手工艺类一等奖;学生编织作品《醒狮》在区中小学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中荣获小学组二等奖等;课程教师多次在小学师生书画、手工艺、摄影作品征集比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我校水乡编织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孩子们在课程活动中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孩子内心美的理想、美的追求、美的品质、美的素养。
来源:广州市海傍小学
来源:广州市海傍小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