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29日讯(通讯员 陈亚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儿童近距离体验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非遗文化调研实践团联合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韩庄乡清山公爵城社区开展了“绘声绘色、非遗非凡”非遗文化体验主题暑期实践活动,通过对肖氏面塑、扎染艺术、漆扇、掐丝珐琅等非遗和传统技艺的体验,让社区儿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绘制绚丽多彩的社区文化新画卷。

肖氏面塑

面塑也称面人、面模、面花,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中国民间工艺品,肖氏面塑是保定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肖氏面塑非遗项目体验活动现场,实践团队员们首先通过播放双语PPT为社区儿童们讲解肖氏面塑的文化、特点和制作方法。接着邀请肖氏面塑传承人肖永辉老师为孩子们现场展示面塑技艺,只见老师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孩子们开心地欢呼起来。实践团队员们为孩子们分发面塑材料,引导小朋友们尝试捏制面塑,队员们和孩子们认真讨论构思、颜色搭配,小小的手搓、团、捏、切、粘……制作出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

图为实践团队员双语讲述“肖氏面塑”非遗项目

图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面塑技艺

图为社区儿童体验非遗面塑

图为实践团队员与体验非遗面塑的社区儿童合影

扎染工艺

作为中国传统的染色技艺,其历史源远流长。《荀子·劝学》中的名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仅道出了学习的真谛,也巧妙地映射了扎染工艺的精髓。在扎染工艺非遗项目体验活动中,实践团队员们首先通过ppt以双语教学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扎染的来历,然后带领孩子们现场体验扎染,在等待扎染材料干透的过程中带领孩子们体验非遗植物拓染,进程中还伴随着队员们的英文讲解,在双语环境中让孩子们尽情动手体验非遗。

 

图为实践团队员带领社区儿童体验扎染工艺

图为实践团队员指导社区儿童动手体验扎染工艺

图为实践团队员与体验非遗扎染的社区儿童合影

 漆扇制作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以扇子为载体,运用漆器工艺制作而成,融合了古老的大漆工艺与扇子形式,漆扇文化不断发展,新的 DIY 体验深受大众欢迎。在漆扇制作非遗项目体验活动现场,实践团队员们带领孩子们以点、甩、弹、划等手法,在水面绘出图案效果,并用小木棒轻轻搅拌水面,使漆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纹理,孩子们将扇子浸入水中,观察漆色的流动与变化,漆干透后一柄精美的漆扇就此制作完成。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手中的扇子,有的清新,有的绚烂,有的厚重,每一把都有独特的纹路和色彩。

图为实践团队员双语讲述非遗漆扇

图为实践团队员带领社区儿童体验非遗漆扇

图为体验非遗漆扇的社区儿童们

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也被称为‌景泰蓝,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工艺,其制作技艺繁杂,结合了传统‌青铜铸造工艺和‌陶瓷釉料烧制工艺形成,此次非遗项目体验活动选取了掐丝珐琅书签进行制作。活动现场,实践团队员们为孩子们详细介绍了掐丝珐琅的历史、特点以及制作过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这项艺术瑰宝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亲手制作一件。在队员们的示范和指导下,大家全身心投入,按照制作步骤进行绘图、掐丝、填釉、固定,每一笔线条都是一份专注,每一抹彩砂都是一份热爱,在一丝一砂,几转几绕之间感受到掐丝珐琅手工艺的深厚文化底蕴,一幅幅掐丝珐琅画便跃入眼帘

图为实践团队员指导社区儿童动手体验掐丝珐琅非遗项目

图为体验掐丝珐琅非遗项目的社区儿童们

传承非遗,弘扬传统。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社区儿童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非遗的机会,培养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也助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同时也让实践团队员们在实践得到了历练与成长,在服务人民群众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价值,传递了新时代青年力量。


来源:中教网 陈亚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