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们,总能展现出与教室里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作为班主任,我逐渐发现体育场域中蕴藏着独特的教育能量:当跑操时整齐的脚步声取代了早读的哈欠声,当拔河绳上的红绸带成为全班目光的焦点,当接力棒传递时的手心温度代替了教室里的推推搡搡,体育正以它特有的方式重塑着班级的生态。
一、零时体育带来的惊喜转变
2024年3月,我校开展了零时体育,为了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我在班会上做了如下动员:例如,美国芝加哥某小学实施“零时体育”后发现,参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17%,数学成绩提高21%;日本部分学校推行晨跑后,学生流感缺勤率显著下降等等,孩子们了解这些数据后,明白了晨间运动对学业和健康均有深远益处。从此,我们班的零时体育,能够做到全员参与,井然有序。渐渐地,学生们身上发生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这些积极的改变体现在学习状态、身体素质和心理成长等诸多方面。
在学习状态上,学生们的课堂表现有了质的飞跃。曾经上课容易走神、打瞌睡的现象大幅减少。如今,每一堂课上,孩子们的眼睛里都闪烁着专注的光芒,思维更加敏捷,能够紧跟老师的节奏积极回应,课堂互动氛围十分热烈。就拿语文课来说,过去分析课文时,举手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现在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明显增强。这是因为零时体育让学生们在清晨就唤醒了身体机能,大脑供血充足,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得到极大提升,学习效率自然水涨船高。
身体素质方面,学生们的体能显著增强。以往学校组织的长跑活动,很多同学跑不了几步就气喘吁吁、半途而废,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能轻松跑完规定路程,耐力和速度都有了很大进步。体育课上,各种体育项目的达标率大幅提高,跳绳、踢毽子的数量不断刷新纪录。不仅如此,孩子们的身体抵抗力也变强了,请假生病的人数明显减少,即使偶尔生病,恢复的速度也比以前快很多。这都得益于零时体育锻炼让他们拥有了更健康的体魄,能够更好地抵御疾病的侵袭。
心理成长同样不容忽视。零时体育为学生们提供了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渠道,曾经一些性格内向、容易焦虑的同学变得开朗自信起来。在体育活动中,大家一起挥洒汗水、互相鼓励,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培养,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遇到困难时,孩子们不再轻易退缩,而是勇敢面对,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在对抗中培育合作基因
小陈和小黄是我们班经常发生矛盾的两名同学,在春季运动会的毛毛虫比赛前一天,我们班出现了戏剧性场面:运动健将小陈主动找到小黄,要与他共同练习,希望能做到步伐一致、节奏协调。比赛中,他们俩相互沟通、鼓励,配合得非常默契,最终取得了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赛后,他们俩找到我说,能赢得比赛,主要是因为他们俩团结协作、互相配合。这个瞬间让我意识到,体育竞技的对抗性恰恰是培养同理心的最佳土壤。我把课间活动设计成"车轮战"模式,每个小组必须让所有成员轮流上场,孩子们逐渐明白:真正的胜利不在于个人闪耀,而在于让每个齿轮都转动起来。在一次篮球比赛中,我们班的队伍在落后的情况下,队员们没有气馁,凭借顽强的斗志和默契的配合,最终获得五年组第二名的成绩,这次经历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坚持和团队的力量,这种精神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体育场上,没有孤胆英雄,只有携手同行的身影。跌倒时伸出的援手、落后时坚持的步伐、胜利时相拥的欢笑,皆是无声的德育课堂。当娇气的孩童在长跑中学会咬牙坚持,当浮躁的少年在战术讨论中懂得倾听,体育便超越了强身健体的表层意义,成为磨砺意志、涵养品格的熔炉。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校服、被阳光镀金的笑容,都在诉说着: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在对抗重力时学会飞翔,在直面挫折时读懂坚持的力量。
三、规则意识在汗水中生长
一次足球课上,两个男孩因犯规问题争执不休。课后,体委向我汇报了这一情况,我暂停比赛,带领全班重温"足球规则演变史",当孩子们听说现代足球规则竟源于1848年的剑桥法典时,眼中闪动着惊奇。我们趁热打铁制定了班级"阳光运动公约",将体育精神具象化为"尊重哨声""五分钟冷静期"等可操作的条款。令人欣慰的是,这些运动场上形成的规则意识,正在悄然改变着教室里的日常:课前准备更有序,小组讨论时的倾听更真诚。体育规则对小学生的影响,恰似春雨润物:它不喧哗,却滋养着责任之根;不凌厉,却雕琢出人格之形。当儿童在跑道上学会等待发令枪响,在球场上习惯向裁判致谢时,他们已然在规则的框架中,触碰到了文明社会的精神内核。这或许正是体育教育的至高境界——让规则不再是束缚脚步的绳索,而是托举灵魂飞翔的翅膀。
四、师生共舞的生命对话
开学初的拔河比赛成为班级传奇。作为一名"高龄"女班主任的我,并不擅长这些体育活动,但作为班级的“领头羊”,每一场赛事,我都要做足准备。首先,角色分工上:不同站位(如前锋、中坚、锚人)承担不同责任,学生学会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信任队友。其次,集体荣誉的激发:胜负与团队息息相关,学生为共同目标拼搏,增强班级归属感和荣誉感。再次,抗挫折与情绪管理能力上:理性看待输赢,比赛必有胜负,失败时引导学生反思不足而非抱怨,学会接受结果并从中成长;胜利时则教育学生保持谦逊,尊重对手。最后,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感:共同目标的凝聚,拔河需要所有队员朝同一方向发力,任何个体的松懈都会影响整体结果,让学生深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在运动场这个特殊的平行空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可以并肩作战的队友,这种角色的转换让教育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最终,我们班成功登顶,获得拔河比赛冠军。
教育之道,始于体魄,达于灵魂。我们班一直以体育育人,以最质朴的方式诠释了“五育并举”的深意:它让童年不仅有书声琅琅,更有汗水挥洒的酣畅;让集体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更成为心灵相系的情感磁场。当未来的某天,这些孩子回望小学时光,或许会忘记某次考试的分数,但一定记得那根共同紧握的绳索、那片呐喊过的操场——因为那里埋藏着他们关于勇气、团结与成长的最初信仰,而这正是教育最动人的注脚。午后的操场,阳光明媚,漫步其中的我忽然间明白:体育育人的真谛不在于培养运动健将,而在于锻造一个有机的生命共同体。那些在跑道上互相追赶的身影,在垫子旁彼此保护的手臂,在记分牌前共同跳动的心脏,正在编织成最生动的成长图谱。这样的班级,已然成为一支永远在前进的球队,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MVP。
来源:中教网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王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