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成都市民办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凭借突出的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五项指标,再度位列全市前列。这所拥有25年办学历史的老牌民办学校,如何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下面跟着小编走进三原外国语,探访其增效提质的核心密码。
机制革新:名校团队引领师资建设
2025年,是学校党委书记曾成彬执掌三原外国语的第10年。作为曾带领川师附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校长,曾成彬将川师附中的先进办学经验深度融入三原外国语学校治理。并且三原外国语学校现任校长姜明贤、副校长廖骏驰等核心管理成员均具有川师附中任职背景,形成“理念同源、经验共享”的强效管理团队。
为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学校自2022年起推行现代学校治理三大改革:三级聘任制、工作量考核制与薪酬激励制。前两项改革,就是能力留人与待遇留人,每学年每位老师要经过三级选聘,不适合教学岗位的老师会面临转岗或淘汰。学校薪酬改革充分体现激励性和人文性,配合“区域领先、全市中上”的薪酬体系,实现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
目前,学校初三年级40余名教师中,近30人获各级表彰,实现“班班有骨干、科科有优师”。“我们选聘教师的首要考虑是‘是否真心爱学生’。”副校长廖骏驰表示,学校通过师德考核、家长评议、学生满意度调查等多维评价机制,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且富有教育情怀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持续创造佳绩:2024届两名学生高考突破680分,教育主管部门更将学校列为“学生整体进步明显”典型在全市推广经验。
以生为本:构建全域育人服务体系
“构建以学生为圆心的服务型校园”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通过“校长信箱”“膳食委员会”“校长面对面”等常态化沟通机制,建立起针对学生诉求能够快速响应和反馈的服务闭环。
曾成彬团队提出了“三全思想”,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面发展、实施全程育人。在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该团队构建起多元化学生价值评价体系与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学校致力于全空间教育资源开发,确保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不仅局限于教室之内,还能延伸至校园、家庭乃至社会各层面。为此,学校特别推出课后坐班辅导计划、周末自主学习计划、寒暑假自主学习计划等系列项目,为孩子和家长提供教育管理与支持服务。
占地300亩的“城市森林生态校园”更成为立体化育人载体。依托八大林区、两河一湖的生态资源,学校开设校园定向越野、植物样本调查等跨学科实践课程。每年举办的捕鱼采藕活动中,学生自主完成生物测量、劳动实践与艺术创作。这种“自然+学科”的融合教育模式,让学生掌握多项生态实践技能。
贯通培养:精准教学助力学业跃升
面对家长普遍关注的学段衔接问题,三原外国语已构建起“小初高一体化”培养体系,通过跨学部联合教研,实现课程无缝衔接。学校初中部副校长廖骏驰介绍称,这样既避免增加课业负担,又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学段要求。
在外语特色衔接方面,学校通过小班化分层教学、外教口语课程、第二外语选修及丰富的学科活动,有效缩小小学段基础差异,缓解初一学生面对新教材的适应压力,全面提升外语核心素养。
在教学实施层面,学校借助精准教学辅助系统实现提质增效。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化学业管理和个性化资源推送,既促进教师精准把握教学重点,又助力学生开展针对性学习。目前学校正加快引入AI技术升级学业管理系统,通过智能诊断与方案优化,推动学业服务深度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贯通式培养路径成效显著:小学毕业生全部直升本校初中,初升高直升比例稳定在75%左右。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科学评价体系、多维联动的衔接机制与全学段贯通培养模式,已成为家长选择学校的核心考量,切实破解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衔接难题。
来源:中教网 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赵琳琅 责编:赵洋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