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4月30日讯(通讯员 胡建华)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普格县华昌萍(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紧扣“在劳动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普格县螺髻山铁道兵希望学校提供 )
在普格县螺髻山铁道兵希望学校五2班,劳动教育早已融入日常教学。学生们在校园小农场种下种子,观察生命破土的过程,在“擦一次黑板”“捡一片垃圾”等细微劳动中,体会教师的辛勤与环卫工人的坚守。班主任结合铁道兵历史展板,讲述先辈们用双手铺就钢轨的奋斗故事,让学生懂得劳动是贯穿时代的精神血脉,也是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
普格县附城小学校园里,多个班级以不同形式致敬劳动者。六5班的学生们创作饱含深情的诗歌,用“快递员的车铃唤醒街巷的梦”“医生的双手与病魔较量”等诗句,歌颂环卫工人、教师、科研工作者等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在字里行间传递对劳动的敬意,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的价值观念。
普格县附城小学四2班开展 “最美劳动者”主题教育活动,师生共同交流劳动节的历史渊源,通过“云游”家乡新农村首届枇杷节,欣赏三千亩枇杷园的壮观景象,感受农民伯伯栽种、疏果、施肥的辛勤付出。课堂上,大家背诵《悯农》《蜂》等古诗,唱响《劳动最光荣》,以传统文化和音乐礼赞劳动之美。孩子们还分享了用“学习花”兑换的植物盲盒和积木零件,在栽种绿植、拼装积木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师生共同创作的诗歌《致敬平凡的劳动者》,更将环卫工人的扫帚、农民的汗水、驾驶员的奔波等场景融入诗句,让劳动的光辉在文字中闪耀。
劳动教育不仅限于校园,更延伸至家庭场景。普格县附城小学一2班发起“动动自己的小手,积极参与家务活动”倡议,小学生们在家主动承担洗碗、拖地、叠被子、洗袜子等家务,认真细致地将家里打扫干净。家长们反馈,孩子在劳动中不仅锻炼了生活技能,更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家庭责任感显著增强,家务劳动成为温馨的亲子互动时光。四年级14班,则通过整理书包、学做家常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细节中体会“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普格县花山镇中心校四4班、普基镇中心校四2班,分别召开劳动节主题班会。普格县花山镇中心校的班会上,师生以劳动为纽带,追溯劳动节的历史,分享不同时代劳动者的故事,激励学生在历史溯源中感悟劳动精神,在实践中传递感恩与温暖;普格县普基镇中心校的班会则通过爱因斯坦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的名言,引导学生理解劳动与奋斗的关系,明白“人人都是劳动者,幸福生活靠创造”的道理。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者的伟大,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是我们开展系列活动的初衷。”普格县华昌萍(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通过知识讲解、实践体验、文艺创作等多元形式,让劳动教育从口号变为可触摸的成长体验。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探索劳动教育与德育、美育的融合路径,让劳动意识扎根学生心田,助力他们成长为“眼中有光、手中有力、心中有责”的新时代少年。
从校园农场的播种育苗到家庭厨房的家务实践,从诗歌创作中的深情礼赞到主题班会上的精神传承,普格县的劳动教育实践如春风化雨,让“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浸润青少年心灵。当孩子们弯腰捡起垃圾、亲手种下幼苗、为父母递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时,这些平凡的瞬间正汇聚成劳动教育的生动注脚——以劳树德,以劳育人,让每一个孩子在劳动中理解责任、收获成长,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供稿单位:普格县华昌萍(中小学德育)工作室
审核人:华昌萍
签发人:马小华
来源:中教网 胡建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胡建华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