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5月9日讯(通讯员 王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这一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丰碑。5月8日,梓潼县金龙小学开展“抗震救灾精神宣讲万里行”活动,特邀绵阳市抗震救灾精神宣讲员景富国老师,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让抗震救灾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忆往昔:苦难中见证精神伟力

景富国老师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努力学习成就梦想”为题,带领师生穿越时光,重回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现场。他用生动故事与珍贵影像,全景式还原了“山崩地裂吞家园”的灾难瞬间,“铁军突进破天险”的救援壮举,“千里驰援筑新巢”的援建奇迹。当屏幕上闪现解放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搭建生命通道”的画面时,全场鸦雀无声;听到“教师用身体护住学生”的感人事迹时,不少师生潸然泪下。

“灾难是试金石,更是精神的磨刀石。”景富国老师深刻指出,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团结伟力、奋斗底色、人民情怀”,在新时代依然闪耀着永恒光芒。

看今朝: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

宣讲中,景富国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从“文化自信”维度切入,阐释抗震救灾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联结。他引经据典:“‘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当代诠释;‘百折不挠’,正是《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他鼓励师生:“文化自信不是空中楼阁,要从历史中寻根,在传承中铸魂,从小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

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提问:“我们小学生该如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景老师微笑作答:“做好三件事——在课堂上‘求真知’,在操场上‘强体魄’,在生活中‘传爱心’,这就是少年人的担当。”

展未来:践行中凝聚文明共识

“思政课不仅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金龙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董建飞在总结时强调,学校将以此次宣讲为契机,把抗震救灾精神与“金龙精神”深度融合,构建“课堂教学+实践体验+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体系。他引用名言“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表示要让抗震救灾精神成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精神坐标,培养“心中有党、眼里有光、脚下有力”的时代新人。

“震灾无情,人间有爱;精神如炬,照亮征程。”参会师生纷纷表示,将以抗震救灾英雄为榜样,把“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习动力与行动自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李杨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