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是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2025年7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红芯相传,智惠乡村”实践队深入贵溪市志光镇古城村,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田间地头开展插秧劳作,在敬老院里进行才艺服务,构建起“以劳育人、以技惠民”的实践新模式。
实践队深入古城村稻田开展沉浸式农耕实践,在老农指导下从生疏到熟练掌握“浅插匀植”要领。躬身劳作间,队员们既感受传统农耕智慧,也通过汗滴禾下的劳作体悟,深刻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内涵。这种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的创新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在泥土芬芳中厚植“三农”情怀,更通过校地协作搭建起传统农技传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桥梁,为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农人队伍注入青春动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敬老院中的人文关怀是劳动的升华。实践队将劳动教育的场景延伸至当地敬老院,开展“文艺汇演+生活照料”的志愿服务。队员们献上深情的红色歌曲与悠扬的葫芦丝演奏,以才艺传递温暖;同时为老人整理房间、陪聊解闷,用细致照料送上关怀。在与一位老党员的交谈中,队员们被他讲述的奋斗往事深深触动,真切感悟到劳动不仅是汗水的付出,更是精神火种的代际传承。这种“技能服务+情感关怀”的劳动模式,让实践队员们在服务他人中体会到劳动的人文价值,实现了自我成长与社会服务的双向赋能。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红芯相传,智惠乡村”实践队的劳动教育实践,如同一粒种子在乡村沃土中生根发芽,结出育人惠民的双重硕果。在稻田与敬老院的穿梭中,在秧苗培育与敬老服务的实践里,青年学子以汗水诠释劳动深意,既是技能习得与品格锻造的自我成长,更是肩扛社会担当的价值践行。这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蜕变,更是新时代青年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这场扎根乡村的劳动教育探索,为高校构建了“实践育人、以劳铸魂”的新范式,也让我们看到:当青年学子在劳动中与乡村同频共振,就能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姚伟杰、单妍、张新涛
图片:姚伟杰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赵林朗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