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萍 刘佳怡)红纸在指尖翻飞,幻化出吉祥的纹样;暖黄的灯光穿透幕布,千年皮影在光影摇曳间“活”了过来。这个夏天,湖北文理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青锋假日”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化身社区文化信使,用“一剪一影”,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非遗对话,让古老技艺在青春创意中注入新活力,让孩子们在欢笑声里触摸千年文明的温度。

红纸生花,一把剪刀解码千年美学基因

7月14日的“妙剪生花”课堂上,志愿者雷慧伶首先铺展开窗花的历史长卷,讲述这抹中国红的悠久底蕴与文化深意。如何将一张红纸赋予生命?雷慧伶从最基础的花形纹样讲起,耐心拆解剪纸的技法密码。指尖灵动,红纸翻飞,她一步步示范关键步骤:先折三次,找到对称轴,剪个小三角就是花瓣,挖个圆孔能变花蕊。孩子们屏息凝视,随后大胆尝试,有的剪出歪歪扭扭的小鱼,有的把“福”字剪得缺了一角,却都举着作品欢呼:“你看我的‘吉祥鱼’!”“这是我家的‘福气花’!”当一幅幅承载着吉祥寓意的窗花作品在手中诞生,传统技艺便化成孩子们指尖切实可触的成就与惊喜。

图为小朋友学习后自己开始折纸

图为志愿者带领小朋友剪纸

图为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剪纸成果

图为课程结束时,小朋友们把剪纸挂在社区墙上

图为小朋友们在剪纸墙上拍照留念

光影摇曳,方寸幕布演绎千年皮影魂

这份对传统技艺的热情,在志愿者刘佳怡精心准备的“我是皮影小戏迷”课堂上愈发炽热。当幕布亮起暖黄灯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皮影动画一开场,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是孙悟空!他的金箍棒会动!”点燃了孩子们对皮影文化的好奇,随后,志愿者开启《皮影的起源》讲解,从影子联想艺术创作,展现古人智慧,深化了孩子们对皮影的认知。

图为志愿者展示皮影图片

在“光影魔法”环节,灯光熄灭,手电筒光束亮起,孩子们纷纷伸手,变出小鸟、小兔等造型,幕布上“飞”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影子,让现场欢笑声不断。志愿者借手影原理,讲解皮影创作灵感,感叹古人从日常挖掘艺术的巧思,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吃透皮影奥秘。“回家教爸爸妈妈演一段,你们就是非遗小传人啦!”志愿者鼓励道。

图为“光影魔法”环节,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互动

童手传薪,青春力量激活非遗新生命

从剪纸课堂的“妙剪生花”到皮影世界的“光影传奇”,两种非遗技艺在小朋友们“沉浸式体验”的欢声笑语中完成了一场奇妙的“对话”。志愿者们不只是讲解员,更是文化的“转译者”——把老艺人的巧思变成孩子能懂的“关节密码”,把千年历史融进手影游戏的笑声里,让非遗从书本上的文字,变成能触摸、能创作、能分享的生活片段。这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基因在青年一代手中的自觉赓续。

“传承不是把老物件锁起来,是让它在我们手里继续‘活’下去,”团队志愿者刘佳怡说。志愿者们以青春为火种,用创新的表达让剪纸与皮影在童心中播撒热爱。当幕布后的灯光亮起,照亮的不仅是皮影,更是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的璀璨未来。未来,团队将继续下沉社区,让古老的非遗不褪色,使它在青春力量的接力传承中,持续焕发蓬勃生机,照亮文化自信的新征程。


来源:中教网 张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张萍   责编:赵洋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