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23日讯(通讯员 李小婉 束雪芹)
为深植文化自信,探寻非遗技艺保护创新与中华传统商业智慧,2025年7月7日至9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蓝印寻踪”实践团赴南通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聚焦国家级非遗南通蓝印花布的保护传承与市场活化,并溯源江海商业文脉,思考古今智慧融合之道。
探馆溯源:沉浸蓝白技艺
实践团首站直抵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吱呀作响的老纺车、记录七代匠人坚守的照片墙、花纹古朴的明清精品,无声诉说着这项非遗的厚重历史。核心工艺流程展厅内,刻版、刮浆、染色、刮白、晾晒等步骤清晰展示其匠心所在。现代展区中,蓝印花布化作时尚灯具、雅致屏风,更让成员看到传统融入当代的无限可能。
成员们随后动手体验,选定吉祥的“双鱼戏水”图案后,创新融入“数商”纹样。从镂刻花版、刮防染浆,到屏息凝神浸染靛蓝、见证布料由绿转蓝的神奇氧化,最终刮去灰浆,独特的“数商双鱼”图案跃然眼前。成员束雪芹同学感叹:“每一道工序都考究,特别是等待氧化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时间’在这项工艺中的分量。”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技艺的复杂与魅力深入人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体验蓝印花布浸染工艺。戴悦 供图
街区寻新:解码文创活力
第二站,团队深入文创前沿阵地——大生众创街区及寺街的“山麦蓝”快闪小店。货架上,灰蓝撞色手提包、憨态可掬的小象挂件、轻便实用的手机袋等产品琳琅满目。这些文创巧妙融合了植物染色、手工印花的传统精髓与现代设计美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工作人员坦言挑战:“最大的困难是改变认知,很多人觉得蓝印花布‘土’或者‘贵’。”她分享秘诀:“我们用设计讲好故事,强调植物染料的天然健康、每一件手作蕴含的‘人的温度’,让产品不只是物件,更是有生命力的文化载体。”她拿起一款定价几十元的热销棉麻料钱包袋举例,“找准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实用与性价比的需求点,传统工艺就能焕发新活力。”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的活态传承,既需坚守“匠心”,更要精准对接市场,让传统之美“触手可及”。
图为融合现代设计的蓝印花布文创产品。戴悦 供图
商道溯源:体悟古今智慧
带着对非遗市场化的思考,实践团第三站走进南通三大博物馆,探寻支撑商业文明的深层智慧。在南通博物苑濠南别业,张謇先生“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诚信为本”、“实业报国”的壮举,透过泛黄的账册与规划图震撼人心。成员李小婉同学深受启发:“真正的商业根基,在于深沉的家国情怀与超越个人利益的格局。”
在中国珠算博物馆,成员们拨动算珠,感受“古代超级计算机”的魅力。珠算的“五升十进”、分类归集逻辑,与现代大数据处理惊人相似。严谨的数理思维和精打细算的职业素养,永远是数商人才的基石。
在中国审计博物馆,从西周“宰夫”职责到现代审计制度,千年“明法审数”的严谨脉络清晰可见。清代严惩贪墨审计官的案例警示众人,成员樊林林同学认识到:“‘廉洁奉公、客观独立’必须内化为职业信条,尤其在数据时代,更要筑牢道德与合规底线。”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中国审计博物馆留影。范静琪 供图
问卷把脉:方案破局焕新
在深入技艺、市场与文脉的基础上,实践团决定“用数据说话”。她们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围绕公众对南通蓝印花布的认知度、价值认同、消费意愿及创新期待开展问卷调查,运用AI技术深度分析数据。报告揭示核心瓶颈:社会认知与宣传不足、产品定价与心理预期存差距、设计与营销创新活力待提升。
针对问题,团队结合新商科专业优势,提出“数商方案”:其一是借力暑期“三下乡”,在抖音、小红书、B站策划系列短视频,聚焦技艺、匠人、新品、体验,以年轻化语言和形式扩大影响力,实现“新媒体破圈”。其二是运用财会专业知识深入分析成本结构,为合作方提供流程优化、高性价比材料替代及灵活定价建议,提升竞争力,实施“财会优价策略”。其三是探索联名设计(高校艺术系/潮流IP)、开发DIY体验包/线上互动游戏、利用VR/AR打造虚拟体验馆、策划主题研学路线,增强趣味性与吸引力,精准触达年轻群体,推动“创新融合驱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给游客发放调查问卷。戴悦 供图
研思转化:青春赋能未来
“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自信与职业启蒙课。”实践团负责人范静琪总结道,“从蓝印花布工匠的坚守创新,到张謇实业报国的情怀、珠算的数据智慧、审计的公正之魂,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的责任与创新的使命”。
“蓝印寻踪”实践团将以此为起点,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商务的深度融合,努力将方案转化为行动,用所学技能活化历史,恪守职业底线,在传承文化根脉、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李小婉 束雪芹)
来源:中教网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李小婉 束雪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章昱楠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