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以及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关键通道,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宝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强烈冲击下,甘肃非遗的生存与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为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落实省委关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的重大部署 ,制定并实施符合甘肃实际的非遗保护法律迫在眉睫。

在这个炽热而充满生机的盛夏,7月12日清晨,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法润陇原非遗 创新焕新传承”实践团队,正带着专业的法律知识,为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撑起一把“法治保护伞”。当法学的严谨遇上非遗的灵动,当青春的热情撞上文化的厚重,这场“陇原文化保卫战”,正让非遗传承的道路越走越宽。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十位怀揣法治理想与文化热忱的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陇原大地,用专业浸润千年非遗。

图 1 团队成员

兰州刻葫芦:针尖上的陇原万象

活动首日,师生团队前往国家开放大学兰州学院,在沉浸式参观中了解刻葫芦技艺的历史渊源与工艺特色。师生们近距离观摩了刻葫芦的制作流程,从选料、设计到雕刻、上色,细致记录每一道工艺环节的技艺特征。葫芦选材需讲究天然形状与皮质纹理,雕刻手法涵盖阴刻、阳刻、浮雕等技法,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匠人数十年的功力。

团队与非遗传承人陈兵大师展开初步交流,围绕非遗技艺传承困境、商业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如版权侵权、商标保护缺失)等问题进行深入访谈。

陈兵老师微笑着,用她那温和而富有力量的声音,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问题。她娓娓道来,讲述着兰州刻葫芦如何在明清时期的民间土壤中悄然萌芽,兰州刻葫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成为了兰州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当今这个信息飞速传播、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兰州刻葫芦也面临着诸如年轻传承人才匮乏、市场认知度有待提高等诸多挑战。

图 2 实践队员采访兰州刻葫芦传承人

陈兵大师感慨:“刻葫芦不仅是手艺,更是文化的‘活化石’,我们既要守得住传统,也要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当晚,成员们分组研讨并设计问卷,为后续公众认知调查奠定基础。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触摸历史的活态档案

如果说刻葫芦是流动的非遗,那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便是凝固的传承。实践团队走进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探寻之旅。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坐落于黄河之畔的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其独特的仿古式明清建筑风格与周边的白塔山、黄河铁桥等景观相得益彰。馆内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和多媒体互动等多元化形式,全方位、系统地呈现了兰州及甘肃其他地区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们与秦腔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秦腔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大家纷纷表示,秦腔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传承。

图 3 实践队伍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兰州鼓子:弦歌不辍里的百年乡音

2025年7月15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鼓子协会开展调研。七里河区兰州鼓子协会理事会会长郑永琳先生为我们生动描述了兰州鼓子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以及详细各位介绍了七里河区兰州鼓子的传承人们。主讲人郑会长坦言:“兰州鼓子发展历史悠久,已有两三百年,清朝时十分兴盛。其发展至今,离不开政府的对非遗文化的大力支持。但是兰州鼓子仍面临着缺少青年人传承以及经费不足等问题。”传承的核心在于“人”的接力,兰州鼓子正面临着“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困境。

图 4 成员采访兰州鼓子协会会长郑永琳

如今的表演者多为银发长者,年轻一代的疏离让兰州鼓子传承人陈增三这样的老艺人忧心不已。于是,他用六十年光阴收集二十万字曲本,将鼓子送进中小学课堂;于是,有了14岁的范馨予,在奶奶刘艳玲的教导下,以《探张郎》惊艳少儿曲艺展演,让稚嫩的嗓音里长出传统的新芽。这种"老带新""家传家"的坚守,恰似黄河岸边的老梨树,虽历经风霜,仍年年绽放新花。而在七里河的鼓子协会会长郑永琳也是如此,面对传统非遗的继承和弘扬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他也守住了执着,虽然学的青年人不多,但他们的热爱却从未削减,“我的父辈兄弟都是传承兰州鼓子的,世世代代传下来,我也要认认真真传下去。”

在法润陇原的背景下,可以让传统曲目以短视频、互动游戏等形式焕发活力。同时,通过法律宣传进校园活动,增强青年群体的版权保护意识,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确保这一文化瑰宝在创新中薪火相传。

图 5团队来到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鼓子协会调研

活动结束后,团队已制定后续跟进计划,并计划开展非遗保护普法宣传活动。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进一步探索非遗保护长效机制,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更多法治能量。

本次活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的担当,也为非遗技艺的法律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未来,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将持续深耕非遗保护领域,让法治之光守护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法润陇原非遗 创新焕新传承”实践团队)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陈晓红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
高校频道
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