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引领下,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组建的“智轨通途——轨道交通实践队”聚焦长三角轨道交通系统核心痛点展开行动。2025年6月至8月间实践队员们先后走访调研了上海地铁九个站点及申通地铁运营公司、宁波市域轨道交通建设集团和慈溪城市展示馆。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与技术交流、联动长三角重点城市,青年学子用行动切身丈量城市“地下动脉”的安全密码,以专业智慧赋能行业升级。

九站巡检旅:探查地底脉络

六月末,实践队化身“设备侦探”,在上海人民广场站、上海火车站等九个枢纽展开地毯式巡检。从站厅层通信设备到闸机读卡器,队员们细致地记录指示灯状态、物理磨损及运行状态。同时全实践队还是精密设备的“体检医生”,队员们仔细核对监控摄像头、紧急呼叫装置等设备的位置坐标、物理状态和运行日志。一天结束,实践队收获了满满当当的九本调研日志。

走访地铁“神经中枢”:聚焦运维深度访谈

七月初实践队来到了申通地铁运营公司,与资深技术专家展开了深度讨论。专家先向实践队介绍了日常运营工作、紧急预案和保障地铁安全运营的核心技术等基础知识,紧接着实践队围绕地铁弱电设备运维难题进行专题调研。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队员逐渐发现了不同年代、不同厂商的设备混用这一共性痛点。技术部负责人说:“全线网设备型号超200种,仅通信主机就有7代产品混用。”设备混用会导致备件库存成本激增,检修员被迫“背型号手册上班”,日常维护陷入低效循环。此次访谈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转型中的现实矛盾,也为实践队后续研发“轻量化”监测工具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探秘轨交指挥部:与专家面对面沟通

在八月中旬,宁波市域轨道交通建设集团的专家交流会上,实践队直面另一维度难题。轨道交通全网弱电设备如同“神经系统”,一旦故障可能引发信号中断或通信不畅。此外宁波市域铁线路绵长,人工巡检需耗费大量人力,“大海捞针”式排查效率低下。专家也向实践队介绍了为提升检测效率而引进的无人机空中巡检和网上一体化监测工作平台等先进检测技术。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宁波市域轨道交通建设集团的网上一体化监测工作平台。这个平台集成了多种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显示着各个站点和区间弱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能对弱电设备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让实践队感到科幻感十足。活动中集团领导强调:“青年智慧为行业注入新活力”,而上海电力大学指导老师则鼓励学子“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实践队也从这次调研中汲取了新灵感。

参观地铁新城传承“点灯人”精神

实践队来到了慈溪城市展示馆。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慈溪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给实践队队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城展馆3楼的慈溪总体规划模型展区所展现的慈溪美丽蓝图也让实践队队员感到心潮澎湃。慈溪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苏嘉甬高铁和宁波市域铁路慈溪线,便捷的交通条件将让慈溪摇身一变成为沿海铁路客运通道的重要节点。实践队深刻意识到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更是重中之重。

在展览馆“和谐慈溪”展厅,实践队与“时代楷模”钱海军的事迹深度相遇。这位国网慈溪供电公司的“万能电工”,用23年坚守书写了“点灯人”的信仰。作为新时代电气学子,我们要继续传承并发扬钱海军精神,要在钱海军的故事里锚定服务社会的坐标。正如钱海军所说:“服务没有海拔,爱心没有距离,作为电力战线的共产党员,就应该把电和光带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实践队通过深入上海、宁波、慈溪三地的枢纽站点、运营企业及轨道交通建设集团,系统性诊断了当前轨道交通弱电设备在检测效率、运维复杂性等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调研过程中,实践队不仅发现了问题,更积极探寻解决方案。通过考察学习宁波目前应用的无人机空中巡检、网上一体化智能监测平台等前沿技术,实践队深刻认识到提升检测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水平是破解效率瓶颈的关键路径。实践队相信通过不断提升弱电设备检测效率与可靠性,可以为长三角轨道交通网络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构筑起更可靠的技术底座,从而赋能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上海电力大学,智轨通途实践队)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洋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
高校频道
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