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11月10日讯(通讯员 杨艳艳)霜降时节,秋意正浓。在这沉淀与收获的季节,漯河市召陵区区直幼儿园派出由管理干部与骨干教师组成的8人研修团队,再赴郑州,开启了“国培计划(2025)”“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的第二次跟岗研修。带着首轮诊断后的思考与期待,团队深入河南省实验幼儿园,进行了为期八天的深度学习与思想碰撞。

篇章一:温故知新——带着思考深入学术腹地

相较于初次接触时的广泛了解,此次我园团队再赴省实验幼儿园,目光更为聚焦。我们围绕首轮共同梳理的“游戏环境育人功能”与“园本教研实效性”等关键领域,展开了更具深度的观摩与探讨,以期深化认识、探索实践路径。

从王小英教授对园长职责与文化营造的深度剖析,到潘月娟教授对游戏质量评估的科学指引,每一场专题讲座都帮助老师们厘清了观念上的迷雾。大家深刻认识到,所有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都源于对专业理论的深刻理解与坚定秉持。

篇章二:昼学夜思——在观摩与反思中内化智慧

白天,老师们是沉浸的“观摩者”与“学习者”:在充满活力的晨间自主入园活动中,体会环境作为“隐性课程”的引导力量;在高质量的园本大教研现场,感受基于真问题的专业对话所带来的思维激荡;在富有特色的名园参访中,开阔眼界,思考如何将多元的办园智慧融入自身土壤。

每一个夜晚,老师们则成为真诚的“反思者”与“共鸣者”。驻地交流中,老师们回归教育本心,分享那些最触动的瞬间:

“看到孩子因为自主选择而眼中发光时,我在想,班级的规则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选择权?”

“省实验的老师在教研中那句‘我们再来看看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反思工作中是否常常急于下结论,而忽略了倾听。”

“虽然当下无法立刻打造一个完美的户外场地,但可以尝试先更新一个区域的材料,观察孩子们会有什么新的玩法。”

这份“昼学夜思”的体验,让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融入了老师们对自身教育行为的深刻反思。

篇章三:收获与滋养——观念的重塑与共识的凝聚

此次研修,最重要的收获并非是直接套用的操作模板,而是观念上的洗礼与团队共识的深化:

儿童观的再次锚定:老师们更加坚信,每一位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更有意识地去“发现”而非“指导”孩子。

对专业深度的敬畏:见证了将平凡日常做到极致所展现的专业高度,这激励着大家在环境创设、观察记录、教研组织等每一个环节追求更深的内涵。

团队内在的共鸣:八天的同行、同思、同研,让团队对何为优质的教育有了更一致的认同。这份内心的共鸣,将成为推动我园持续发展的最坚实内在动力。

篇章四:前行的力量——让成长在日常中静默生根

我们相信,最有生命力的改变往往始于微处,成于日常。我们不追求即刻的、宏大的变革,而是期待将此次研修的滋养,化为一种教育的自觉:

在组织活动时,多一份“等待”,欣赏孩子探索的过程;

在创设环境时,多一句自问:“孩子会喜欢吗?这能给予她们什么吗?”;

在教研交流时,多一刻“倾听”,真正理解同事的观点与困惑。

我们教师愿成为一颗颗种子,让学习的收获在漯河市召陵区区直幼儿园里静默生根,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每一个平凡日子里,悄然吐露芬芳。

时值暮秋,学暖心怀。感恩“国培计划”的持续引领,感谢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的倾情相伴。此次研修之旅为我园注入了新的视野与沉静的力量。漯河市召陵区区直幼儿园全体教师将带着这份沉淀后的感悟,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继续温暖而坚定地前行。春风化雨,成长自成。我们愿以专业的沉淀,静待每一朵花的如期绽放。


来源:中教网 漯河市召陵区区直幼儿园 杨艳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杨艳艳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