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11月11日讯“剪纸不仅是动手技巧,更是蕴含着中国人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的文化载体……”近日,万源市竹峪中学课后服务的剪纸课堂上,剪纸老师邓洪正在为同学们讲解剪纸的由来和发展史。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五育融合”育人理念,近年来,万源市竹峪中学将非遗剪纸带进校园,打造特色课堂,把剪纸艺术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指尖灵动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匠心传承中涵养人文素养,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醇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活的时代气息。

深耕课程建设,让非遗剪纸“进得来”“学得会”

“大家看,这只剪纸蝴蝶的翅膀采用了阴刻技法,线条细腻流畅;而身体部分用了阳刻,显得饱满立体。”课堂上,邓洪口中边进行示范讲解,手里同步进行剪纸,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少学生在认真观察之余、手指比成剪刀状,虚空模拟着邓洪的剪刻手法。

在万源市竹峪中学,不少学生都能对剪纸手法说得头头是道,拿起剪刀,几分钟就能剪出一张简单漂亮的剪纸,这样的成果,得益于学校在剪纸的“顶层设计”。“为了让非遗剪纸真正走进校园、扎根课堂,学校经过严谨的论证商讨后,在课程设计上遵循‘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的原则。”学校相关负责人向坤告诉记者,学校设计了从一整套教学内容,从基础的剪直线、曲线、几何图形入手,通过剪窗花、剪小动物等简单有趣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再通过教授折叠、镂空、阴刻、阳刻等基础技法,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具有简单情节的剪纸作品;同时还鼓励学生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元素、校园生活、时代主题相结合,进行主题性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文化表达能力。

课堂上,学生们有的构思图案,有的描画轮廓,有的动手裁剪,教室里不时传来剪刀开合的“咔嚓”声和欢声笑语。“原来剪纸这么神奇,一张纸能剪出这么好看的图案!”第一次完成剪纸作品的学生贺子涵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满是自豪与喜悦。

为保障课程质量,万源市竹峪中学还选拔校内具有美术特长、热爱传统文化的教师参与非遗剪纸专项培训,为剪纸课程的高质量推进筑牢根基。

联动家校共育,让非遗剪纸“乐分享”“共传承”

“我感觉这个折叠的角度再调整一下”“你教爸爸的这个剪纸技巧真好用”……家长开放日当天,竹峪中学的剪纸课堂变身温馨的亲子文化体验场。家长们与孩子并肩而坐,拿着剪刀,对着专用纸张开启了“剪剪剪”模式,遇到难题就会相互讨论,一派其乐融融景象。

活动中,剪纸老师先通过趣味短片溯源剪纸的历史渊源与民俗寓意,从春节窗花到婚庆喜字,从吉祥纹样到生活场景,让家长和孩子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随后,老师现场示范基础技法,手把手指导亲子组合完成作品。孩子们化身“小老师”,分享课堂上学到的窍门;家长们发挥创意,与孩子共同设计专属纹样,一张张红纸在默契配合中蜕变成灵动的生肖、喜庆的福字、精美的窗花。

开放日当天,学校还专门设置了“剪纸分享校园角”,成为孩子们展示成果的舞台。看着孩子的作品,不少家长感慨:“这样的活动不仅拉近了亲子距离,更让我们读懂了剪纸背后的文化内涵,重新拾起了对传统手艺的热爱。”

通过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学校构建起“课堂教学+家庭实践+文化分享”的传承模式,让剪纸文化走出校园、融入家庭,形成“学生带动家长、家庭辐射社会”的传承合力,使非遗之美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生。

“今天跟着女儿‘拜师学艺’太有意义了!”王晨曦的爸爸拿着和女儿合作的剪纸作品,满脸笑意地说,“平时工作忙,很少有这样静下心和孩子一起动手的机会,看着她像小老师一样耐心教我折纸、镂空,还给我讲‘福’字纹样的寓意,我才发现孩子在学校不仅学会了手艺,更懂了传统文化的门道。这样的活动把课堂延伸到了家庭,让我们家长也成了非遗传承的一份子,真希望以后能多参加!”

厚植文化根脉,让非遗剪纸“育新人”“传下去”

“剪纸教会我的不仅是技巧,更让我懂得了坚持与匠心。”七年级学生赵佳瑶在日记中写下的这段感悟,映射出剪纸课程的育人价值。剪纸艺术需要耐心与细心,稍有不慎便会影响整体效果。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学生们的专注力、意志力和动手能力显著提升。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做事不再急躁、半途而废,变得更有耐心和毅力。同时,剪纸创作中的构思与设计,也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锻炼。

学校还把剪纸课堂变成培育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剪纸历史、赏析经典作品,更深入去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得到增强。在创作中,学生将对祖国、家乡、时代的热爱融入作品,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看到同学们愿意学习、热爱传承这门古老艺术,我很高兴。文化传承,正是靠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接力。”邓洪老师的话语道出了所有授课教师的心声。

为让非遗剪纸在校园持续传承,学校建立了长效机制:将剪纸课程纳入课后服务活动的特色课程体系,保障课时与资源投入;成立“剪纸兴趣社团”,为爱好者提供系统性、专业化训练,培养非遗传承“后备力量”,让剪纸特色教育模式不断完善优化。

如今的竹峪中学内,剪纸课程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指尖流转的是剪刀,心中沉淀的是文化;纸上绽放的是图案,成长路上收获的是素养。“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非遗剪纸特色教育,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让更多学生在非遗浸润中成长成才,让非遗之花在校园常开常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万源市竹峪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天健表示。(万源市竹峪中学 李国华 刘伦宏)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李杨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