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历史,浓郁的文化,为农村孩子的起步与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土壤。根植于本土,以本地历史、地理、文化等为背景,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多方的支持下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课程形式——乡土课程。

一、乡土课程的起始与发展

2021年9月,我校在乡土课程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刚开始接触乡土课程时,我的心里满是迷茫、困惑。迷茫的是——乡土课程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困惑的是——现在的孩子焦虑,家长焦虑,教育焦虑,成绩第一位等等问题的困扰,乡土课程能真正落地实施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全国乡土伙伴、向荣基金会、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团队的陪伴、引领与指导下,走过了一年多的乡土历程。

图1 “新乡土课程建设 打造项目示范校”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在向荣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研发了以家乡物产、传统节日、非遗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系列课程,课程的开发都是针对学校当地资源进行校本化的实践,即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使之符合学生的特点,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

为了保证我们乡土课程的顺利开展,首先,我们改进了课程的规划安排。根据创办“小而美、小而精”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理念,我们对学校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和整合,形成了学校的课程结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乡土课程融入校本课程中。围绕校园农作物种植、家乡物产、家乡美食、家乡风俗习惯、家乡传统节日、非遗文化知识等开展。通过对乡土课程的实施,我们培养出了“小小传承人”“小小厨师”“小小制作师”“小小讲解员”。每周星期三下午第六节课为全校的乡土课程时间,统一开展乡土课程实践,每一个月或两个月开展一个项目,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时间长短,所有老师都参与到乡土课程的教学中。

其次,学校将劳动实践基地作为重要的乡土课程资源。学校依托种植实践基地,结合二十四节气带领学生开展应季农作物种植实践,鼓励学生争当“小农人”,在基地里面种辣椒、西红柿、西瓜、土豆。将种植的蔬菜在学校食堂加工制成各种食物,让学生学习炒菜,切菜等实践。在家乡物产这个板块儿,我们结合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关系,让学生伴随节气时令种蔬菜、种西瓜,同时通过劳动实践,培养了孩子的劳动技能,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滋养了他们从小热爱家乡的感情。在孩子们的眼中,乡土是什么呢?“甜甜的月饼”“香香的粽子”“可爱的小毛驴”“漂亮的纸马与滚灯”“一句句扯开嗓子唱出的秦腔”“一个个又大又圆大西瓜”……这就是孩子们对乡土的定义。

一路走来,我被深深地感动着,也被深深地震撼着。乡土课程不仅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敞开心扉的平台,也给学校搭建了一个有自己特色和吸引力的学习场地。让孩子们在学习场中自觉自发地去领悟知识,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激发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动力。不仅贴近生活,而且让孩子在原生态的劳动实践中拥有的团队合作精神,既掌握了日常的生活技能,又在对劳动成果充满期待的过程中心生敬意,多了一份情怀。和孩子们一起做乡土,一起成长,从头到尾都是快乐,那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溢于言表的快乐。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浓浓的乡情,千年深韵的家乡文化都印刻在孩子们的每一节乡土课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要想孩子们对脚下的土地爱得深沉,就要培养孩子们学会爱,学会爱自己,爱生活,爱脚下的土地。而这些,只有在乡土课程中才能体现出来。

二、乡土课程对师生的影响

(一)乡土课程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乡土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丰富了我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地方性,使我校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本地发展的需要。通过参与乡土课程,我们的孩子不仅充满自信,充满阳光,还锻炼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等,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得到增强,通过学习乡土课程,我们的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生们在乡土课上,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动作,一句感恩的话语,都能带给我们许多惊喜与新奇。首先,通过乡土课程,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孩子们曾经在课堂上不敢发言,在乡土课上,他们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声地唱起家乡的戏,大声地说出自己内心的话语,大胆地呈现出自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其次,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友好。曾经在班级里没有亲密的朋友,而在乡土课程中,他们与小组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且有了自己心爱的伙伴。

此外,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一般,但是在乡土实践课上,他绝不会无聊发呆,他的眼神就会发光。比如学校的张录同学,他就是一个学习成绩基本上为零的孩子,但是他在乡土课程的课堂中表现的非常积极,而且对于每一项活动都踊跃参加,经过一年半的乡土课程的实施,张录同学不仅脸上洋溢出了幸福的笑脸,而且话也多了。他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也近了。在他的脸上,永远也看不到那种无奈与绝望,而满满的都是自信与阳光。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同学、老师之前对他都非常地冷漠。但是通过乡土课程的实施,不仅让同学、老师们对他都另眼相看。他自己也有了他内心的世界,每当上乡土课程,他就有很多的话要说给老师听。比如“我可以当赶马人,他们都没有我力气大……”“我喜欢好好姐姐……”“乡土课就是我最喜欢的课”“长大后我要种好多好多的大西瓜”他说了很多以前他不敢表达的话语。如果你课堂上不去关注他,他会刻意地做一些小动作,发一些小声音,让你去关注他,关注他的成绩,关注他的成长。
 

图2 家乡传统节日之端午节

(二)乡土课程对教师的积极影响

乡土改变了学生,也改变了我们的老师。就每一个个体的老师来看,我们不再为成绩而去定论一个孩子是不是优秀,不再为成绩而去对孩子“严刑拷打”,而更多的是关爱与呵护。这一点在我们每一位纤小老师的身上表现得非常出色。我们不放过每一个孩子,我们也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作为农村兜底的教育者,我们始终不忘育人初心,同时我们肩负着许许多多留守儿童,单亲儿童,问题儿童的教育使命,我们不能放弃,我们也绝不放弃。

就学校的集体管理来看,我们突破常规的管理,实施“家庭式”学校管理。以乡土课程为契机,学校管理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这种管理模式,使得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包容,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这条道路不仅对学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为今后的学校管理创建出了一条新的管理模式。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面,有我的老师、我老师的老师、同学、朋友,这是一个积极向上、有温度、有情怀的团体。

是乡土让我们彼此间有了感恩、有了友爱;也正是乡土,让我们加深了民族自信、国家情怀。在大家的眼里,乡土课程就是祖辈的传承,欢乐的童年,文化的递进,浓浓的乡情,儿时的回忆,妈妈的味道;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体验,让我们在这个大家庭里懂得了教孩子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老师们以前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有了乡土课程,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点点滴滴的改变,深深触动着我的灵魂,我的家乡情怀、我的育人情怀! 

图3 乡土教育活动中自信、快乐的纤小孩子

我坚信,通过乡土教育,我们会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会让孩子们过上一个完整的教育。“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农村的孩子在乡土的孕育下,也将会和牡丹一样独自开放,农村小规模学校也将会在乡土的陪伴下,和牡丹一样傲然开放,茁壮成长。

 
 


来源:甘肃省靖远县大芦镇纤纤爱心小学 魏学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洋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
幼教频道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