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秦皇岛4月11日讯(通讯员 李佳依)要致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就需要农科技术人才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2024年4月7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携手同心,与爱同行”一团一品实践服务型团支部全体师生前往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施各庄农场进行考察实践。通过专业教师们的精心指导,促进了农科学子对农业机械的使用以及对当地农作物生长特点的了解,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的专业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零距离接触农业机械,感受装备魅力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施各庄试验站站长李哲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农场现有的各类农业机械,细心介绍了打谷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脱壳机、脱粒机,犁地机等农业机械的生产用途与操作方法。实践团成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接触不到的农机知识,如:打谷机可以快速分离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和籽粒,减少劳动力的使用,也可以使谷物分离出来的籽粒更加干燥和干净,有利于谷物的保存和销售;脱粒机可以让谷物通过进料口进入机器,经过清选筛清理杂质,然后通过摩擦、冲击或压榨作用使籽粒与秸秆分离,最后通过振动筛和风机的辅助,将纯净的籽粒从机器中排出,而秸秆和其他杂质则被排出机外;犁地机可以有效耕种土地、除草和清理垃圾、改善土壤肥力和透气性,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着积极作用。同学们通过与农机装备的“零距离”接触,对农业机械的性能与使用有了基本的了解,深刻感受到了农业机械的“动人魄力”,认识到了现代农业机械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图 实践团成员参观昌黎县施各庄农场现有的各类农业机械
通讯员 李佳依 供图
研学结合,将学问做在田间地头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作物遗传与育种教学部的李昊昱老师带领实践团走进了施各庄农场的田间大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当地种植的一些农作物的组成结构及生长特点。李昊昱老师重点讲述了小麦的种植知识,通过老师专业地讲解,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田地里的小麦正值拔节时期,其茎的节间向上迅速伸长,是一派仓箱可期的好景象!李老师拔取一株小麦做示范,形象生动地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小麦幼期发育的形态,它们幼期的稚嫩娇气与如今的生机茁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大家也颇为惊叹、真切感受到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原来是这么地奇妙!同学们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也拿起锄头、镰刀等工具,挥汗如雨,在地里清除杂草,体验生产劳动,践行“爱农、兴农”精神,体验了一节颇有价值的“劳动科学课”,把学问做在田间地头。
图 实践团成员观察小麦幼期生长发育的形态
通讯员 李佳依 供图
图 实践团成员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施各庄农场里合影
通讯员 李佳依 供图
通过本次考察实践,同学们兴奋地表示:“不仅对农业机械和农作物生长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对农业知识的启蒙有着很大的帮助,深刻体会到学好农业知识对国家“三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身为农科学子,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农业知识,在向实践学习,向农民学习,与“三农”的具体问题相结合的过程中,做到“学以致思、学以致践、学以致用”,为助力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教网秦皇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