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2月5日讯(通讯员 陈炜琦)福建是中国重点侨乡,千百年来闽人出海的历史,孕育了独特深厚的华侨文化,爱国怀乡、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等闽侨精神特质,为福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劈波斩浪注入强劲动力。
为传承发扬闽侨先贤优良传统,赓续弘扬华侨精神,涵养家国情怀。2025年1月14日至16日,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侨乡文化实践队深入福清市、泉州市、晋江市以及福州市,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当地居民和查阅历史资料等方式,开展“寻根问祖探侨缘 乡梦萦绕续华章”为主题的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一场侨乡文化探索之旅。
探寻侨史足迹,品味侨乡文化
1月14日上午,实践队抵达侨乡文化探索的首站——福清侨乡博物馆,深入挖掘侨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风貌。师生们紧随讲解员的脚步,共同参观了华侨史陈列馆、革命史陈列馆和“大侨务”观念实践教育基地等展区,丰富的展区内容不仅为实践队打开了了解福清侨乡历史与华侨精神的窗口,更让实践队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了华人华侨的爱国情怀与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深刻体会到他们敢拼敢闯、心系家乡的桑梓情怀,以及“大侨务”观念从地方实践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思想伟力。
图为实践队与博物馆志愿者合影
第二站,实践队深入著名侨领林文镜的家乡——福清市溪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在溪头村,实践队成员们参观了溪头村展览馆、文化长廊和林文镜祖居孝廉文化馆等地,深入了解了百年以来福清侨胞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为侨领林文镜先生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赤诚之心所感动,也为溪头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所震撼,深刻感受到了代代相传的强大精神力量。
追溯侨乡记忆,感悟家国情怀
1月15日,实践队赴泉州继续探索侨乡文化。实践队首先来到第三站——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学习了解泉州爱国华侨在海外生存与发展的艰辛历程和卓越贡献。通过银信、手稿及实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泉州籍华侨努力拼搏、艰苦创业的移民史与奋斗史,以及他们血脉情深、抗日救亡、情系桑梓的革命史与贡献史。
随后,实践队师生走进第四站——泉州侨批馆,聆听讲解员热情讲述爱国华侨们与泉州的古往今来。在泛黄的侨批和老物件中,在与讲解员的深入交流中,实践队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与海外华侨华人共同经历了那段奋斗与思乡的动人岁月,感受到了侨批背后的深厚情感与历史价值,领略了侨批档案作为世界记忆遗产的独特魅力。
图为泉州侨批馆工作人员为实践队介绍
社会实践第五站来到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实践队成员们近距离体验和感受了泉州深厚的海丝文化,进一步了解了两岸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对爱国华侨与两地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更深的敬意与热爱。
传承侨乡精神,汲取前行力量
1月16日上午,实践队前往社会实践第六站——晋江经验馆开展实地研学。实践队成员们身临“晋江经验”的历程,学习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晋江经验”,领悟其重要指导意义与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与自强精神。
最后一站,实践队到达福州,走进了福建华侨主题馆参观调研。在这里,乐容胜老师利用丰富的馆展资源为实践队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场馆里的思政课”。通过重温陈嘉庚、黄仲咸、陈振龙等福建华侨充满冒险与拼搏精神的人生旅程,实践队成员们不仅获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更从他们身上汲取了前行的力量与勇气。
图为实践队指导老师为成员上“场馆里的思政课”
此外,实践队还就对侨文化的认知情况、当地侨文化的活化运用等情况以纸质版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后续的侨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图为实践队收集问卷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们边走边学、边听边悟,深切体会到闽侨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在研学交流会上,大家畅谈研学心得,纷纷表示将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侨心侨力,赓续弘扬自强不息、爱国爱乡的华侨精神。同时,将以此次社会实践为新的起点,结合专业所学,深入挖掘侨乡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上好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为推动福建侨乡文化的国际传播与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晋江经验馆合影
来源:中教网 陈炜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