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上午9点,广东财经大学社会实践队兼“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貔”连未来队一行八人到达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佳松岭村进行前期调研实践。

实践队首先到达广州麦客72House民宿,并与村干部张先生会面。在他的介绍下,实践队成员们肖颖等人对佳松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佳松岭村位于派潭镇西部,村内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是“革命老区”、“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示范村”、“广州市级美丽乡村”等。“优优”是派潭镇的镇域IP吉祥物,来源貔貅的读音,设计来源就是来自于佳松岭村的省级非遗客家醒狮舞貔貅。传说中,貔貅是龙的第九子,以财为食、只进不出,虽然凶猛,却是代表驱灾辟邪、吉祥如意的瑞兽。

图为“貔”连未来队成员们在民宿上眺望佳松岭村的风景  中教网通讯员 贺馨仪 摄

增城派潭貔貅舞是当地客家人延续传统的武艺节目,又称“舞客家猫”、“舞客家狮”、“舞醒狮”,是当地客家人每逢喜事都要举行的表演活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舞貔貅经历了低潮后开始复苏,但因为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已经无法恢复五六十年代的兴盛,只有少部分地方以自娱自乐的方式保留着这门传统技艺。1983年左右,增城的大部分乡镇已不再表演舞貔貅。而佳松岭村民怀着对貔貅的热爱,组建了增城派潭镇佳松岭村的“翠英堂貔貅队”。2007年,张永木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貔貅的传承人,佳松岭村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貔貅的培训基地。

俗语道,“广州舞貔貅看增城,增城舞貔貅看派潭佳松岭”。舞貔貅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佳松岭村是客家舞貔貅的宗源地。

张先生带实践队来到了佳松岭村貔貅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中摆放着各种舞貔貅时需要的道具,譬如刀棍,面具。大堂中央放着大鼓,正面写着醒目的“佳松岭”三个的大字,意为松前有“佳”,尽显喜庆、迎客之意。大鼓鼓身和鼓面都有着历史的痕迹,一看就“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培训基地每年招收不少学员,有三名教练。三名教练分别负责教授学员不同的部分,譬如武术、击鼓等。张先生说,“学狮先学武”,要想学好舞貔貅,扎实的武术功底是必不可少的。他们有一套完整的舞貔貅训练方案和思想道德培养标准,使培训基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舞貔貅的传承者,无愧其名。

图为村干部张先生带领实践队参观貔貅培训基地 中教网通讯员 贺馨仪 摄

培训基地中,突击队与张先生热烈地谈论舞貔貅。“舞貔貅源自于《西游记》,在角色上也有着自己的特点”,舞貔貅第四代传承人张永木说。传说,唐僧师徒途经岭南,发现客家山区百姓深受瘟病之苦,因此派出孙悟空前往昆仑山石燕洞去降服貔貅,为当地人驱瘟驱灾。当地百姓对唐僧师徒几人和貔貅感恩不尽,于每年七月七日都会舞貔貅以此来表示对它的敬仰和纪念。这就是舞貔貅的故事原型。因此,在舞貔貅时,一定出现沙和尚和孙悟空这两个角色。张先生说:“为了更好地传承并发展舞貔貅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将要在舞貔貅中时加入猪八戒这一角色,为舞貔貅注入创新的力量。”

图为村干部张先生给实践队讲述貔貅故事 中教网通讯员 贺馨仪 摄

基地有许多貔貅道具都是由师傅们亲手制作,具有浓烈的客家文化特色。貔貅的头部有如“笋尖”般的金三角和铜钱,师傅们设计貔貅头部,并为其上色。实践队成员们即使没有真正见到师傅们的制作过程,但抚摸着貔貅头部的凸起,不难想象到师傅们制作道具的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浓厚的文化气息、对舞貔貅的热爱以及立志要把它传承下去的决心。

图为师傅们手工制作的貔貅道具 中教网通讯员 邱靖特 摄

为了更好地传承舞貔貅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在招收学生做出了改变。舞貔貅这一技术在古时只传承给男性,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女性也参与到这一传承中,舞貔貅的人选不再局限于性别。此前,村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舞貔貅只传同族男子,且不传他姓。而佳松岭村舞貔貅协会、佳松岭村翠英堂貔貅队发出公告,2024级舞貔貅招生面向全派潭招生。此次打破了只局限于老屋社、新屋社等四个合作社的地域限制,是该村再一次大胆的尝试。不再局限于本地人,外地人也可以学习舞貔貅,这些都是舞貔貅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做出的改变。

通过张先生的讲解,实践队了解到佳松岭村还计划打造兰花研学基地,并将其列为重点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这种类似于夏令营的研学计划,蕴含传承和发展舞貔貅、让舞貔貅走进校园的期望。让貔貅走进校园的期望早有设想,舞貔貅培训基地是大本营,而派潭中学、派潭二小等学校也均设有教学基地,让学生们可以沉浸式地接触得到舞貔貅并不断深入了解相关知识,为舞貔貅注入更多青春活力。

舞狮和舞貔貅有很大不同。从外形上来说,貔貅似猫似狮,具有猫头猴脸的特点,身体则像是长长的狮身。貔貅头通常由竹篾编扎,骨架内安装木棍作把手,身体则是一块长布制成,并缀有尾巴。而舞狮时,常见的外形为金毛或红毛,头大而圆,身体较短而粗壮,用布和竹篾等材料制成。貔貅上的图案很有讲究、寓意丰富,比如使用的竹笋图案,代表着人结婚生子、添灯之意。竹笋上面的形状代表着金钱,寓意财源广进,两个图案结合在一起便有添灯发财的美好寓意。而从表现形式上来讲,舞貔貅动作更为多变和复杂,包括“声威震抖”、“四面环顾”、“跨步騗腿”等,表演时注重模拟兽类的生活习性,力求生动自然。而舞狮的动作较为传统和规律,包括“采青”、“狮子上楼台”等,表演时注重展现狮子的威猛和灵活。而舞貔貅的流程也很有意思,分为“打四门”、“采青”、“转堂”、“咬柱”、“吐幅”五个部分。

图为舞貔貅现场 中教网通讯员 邱靖特 摄

实践队还有幸来到为高考生拍摄加油鼓劲视频——舞貔貅的现场。舞貔貅的现场热闹非凡,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气息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声鼓响,鼓手动作有力且精准地揭开了这场舞貔貅的帘幕。敲击时而快速如疾风骤雨,时而缓慢如山岳沉稳,鼓面在他们的打击下,发出或深沉或激昂的声音。打者身姿矫健,动作如行云流水,刀枪相撞的瞬间,撞击声清脆刺耳。刀光剑影之间,他们灵活地移动,展示着武术的精妙和力量之美。整个现场,鼓声、刀枪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尽的生命力。

图为舞貔貅现场 中教网通讯员 邱靖特 摄

“乡村振兴需实践,青春聚力正当时。”在本次调研实践将要结束之时,实践队成员们穿着队服,拿着队旗、横幅拍了一张合照。合照中队员们整齐排列,立志为国家贡献出一份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村干部张先生和“貔”连未来队在佳松岭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大合照 中教网通讯员 邱靖特 摄

此次调研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佳松岭村舞貔貅的现状,也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思考空间。实践队将会继续坚持为推动传承和发展舞貔貅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智慧和活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通讯员 梁芳怡 肖颖 )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陈晓红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