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6月12日讯(通讯员 吕培秀 叶思晨)脚踏田间见证农耕智慧、非遗故事领悟工匠精神、动手实践学习传统工艺……近日,广东省广州市非遗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从化区江埔街道罗洞工匠小镇内传出一声声惊呼,时不时有学子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烙画”“掐丝”“陶艺”等技艺,一旁的摄像机跟随拍摄,原来这是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2022级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在此开展实践课,学生们两两组队完成课程教师布置的“学非遗技艺,讲非遗故事,拍宣传视频”实践任务。

△图为该校学生在拍摄非遗传人“烙画”视频

“室内室外注意‘三要素’的调整”“采访设问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当天实践课上,每逢不同场景,该课程教师应超向参与学生现场授课,“手把手”教学课堂上提及的理论知识,学生动手操作后再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说明原理方法。

谈及实践课缘由,应超介绍,本学期教授的《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分为“策划+制作”,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有对实践技能的训练,但一些抽象的理论仍困扰部分学生。“选择罗洞工匠小镇,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学生用镜头留影助力非遗传承,讲活讲好非遗故事。”他说,实践前他发布特色化课程作业,包括摄影类、文字类、影视类等,让学生发挥创意分类别制作作品。

△图为该校学生在拍摄特色宣传视频

生动的教学实践活动除了让学生学深悟透专业知识外,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对话也让学生更感收获颇丰,部分学生纷纷发朋友圈“打卡”直呼“有学有玩又有趣”,该班学生徐灿盛便是其中一员。“在镜头下,我感受到了匠心的温度,明白了新闻人的使命。”他分享道,未来,他会继续用镜头捕捉时代脉搏,让每一份传统文化的光芒璀璨夺目,让世界看见中国非遗之美,记录真实,传递价值。

△图为该班师生实践课合影

此外,应超表示,这次实践课不仅限于课程层面的专业知识教学,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学习活动。在百匠馆内,学生们在拍摄、体验扎染、做陶、醒狮等非遗技艺的过程中,被匠人们对传统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深深感染,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与传承非遗的责任感,并运用专业知识拍摄制作具有新意的作品,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希望大家能铭记新闻人的社会责任与使命,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矢’,射新时代新闻工作之‘的’,做‘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兼具的新时代一专多能的全媒型新闻人。”

△图为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产业学院以“学生”“学徒”“员工”身份学习锻炼

将课堂开到田野、开到工厂、开到企业……近年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新性地推出基于跨界的“阶梯式、多平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学生大一、大二以“学生”和“学徒”身份交替,大三则以“学生”和“员工”身份交替,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后再顶岗实习直至毕业,全校各专业在“阶梯式、多平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框架下,构建了“专业认知、岗位认知、在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五级工学交替实践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社会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来源:中教网 应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应超   责编:陈晓红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高校频道
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