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大哥哥,您好,我们不曾相识,但您用善良的心挽救了我的生命,让这个寒冬有了希望和温暖,您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我重获新生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像您一样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
跨越时空,生死救援, 纸短情长, 字字滚烫,透露着浓浓的感激之情。
1月14日上午,郑州城市职业学院95后教师王茂田,成功为一名素不相识的孩子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她的生命“续航”。据红十字会相关人员透露,王茂田是郑州市2025年首位、累计第50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跨越十载,生命续航
王茂田静静地躺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病床上,左右手臂都接上了管子,通过分离机循环不断提取着干细胞。一个生命正在为另一个生命带来希望。近3个小时干细胞提取的过程中,他始终带着轻松的微笑:“造血干细胞配型匹配成功,能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我非常开心!”
2015年,在一次爱心献血活动时,王茂田看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资料后被深深触动,他得知很多血液病患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配型,而饱受病痛折磨,甚至失去生命。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志愿者库,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够成为拯救他人生命的希望。
“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突然!”2024年3月,他接到了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他详细讲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流程,还告诉他全世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配型成功率最高只有十几万分之一。
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患者唯一的生存希望。“当时,我的内心瞬间充满了使命感与责任感,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我所能的去救人!”于是,为了完成入库时的愿望,他开始积极调整作息、加强锻炼,只为以最好的身体状态完成采集,确保捐献能够顺利进行。
因为心中怀着深切的善意与大爱,即使面对疲劳与身体的疼痛,他始终不放弃,坚持将这份生命的希望传递到患者身边。
采集的前5天,为增加体内白细胞增长速度,王茂田共注射了9针动员剂,药物引发的强烈腰痛,让他整夜睡不好觉。对此,王茂田却云淡风轻的表示:“会有疼痛乏力的症状,不过这有啥,就当是得了次感冒!干细胞提取很科学,症状只是暂时的,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最美师德,爱心传递
“我想用实际行动来示范,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爱心公益事业中来。”王茂田在岗位上连续多年获得杰出员工、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在生活中他更是以身作则,工作之余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他说:“对健康人来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对血液病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是重获生命的希望。加入志愿者库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值得骄傲的事,一次捐献就有可能拯救一个生命,甚至一个家庭。”
加入中华骨髓库10年来,他先后成功配型成功了3次,遗憾的是,前两次都未能成功捐献。王茂田他更多的是想挽救生命。随后,他便开始注意饮食、加强锻炼等,就是为了提高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率。这一次,当得知与一名孩子的结缘,他欣然同意,并承诺全力以赴完成捐献救人使命。
在得知王茂田的捐献事迹后,他的同事纷纷表示:“茂田一直瞒到请假,我们才知道这件事,平时工作中他就是个热心肠,得知他捐献的事迹后大家都非常感动,他是所有人的榜样!”
同事李志华:
他无私捐赠的事迹让我们十分敬佩。在日常工作中,他总是那个乐于助人、默默付出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同事魏田田:
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王茂田不仅是我们的同事,更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生孔飞:
王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让我们深受触动,让我们明白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做出如此不平凡的善举,今后我们将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他的善举同样得到了家人和领导的支持:“我女朋友说也要加入造血干细胞库,学校领导全力支持我,这些都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爱与奉献的强大凝聚力量。”
捐献当天,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工会主席、副校长武子文代表全校师生第一时间来到医院看望王茂田,详细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关切询问他目前的身体情况,表达对他的致敬和肯定。
武子文表示,王茂田的大爱善举为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赞歌,同时也彰显着我校教师崇德向善、博爱奉献的崇高品德,号召全体教职工向王茂田老师学习,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王茂田用行动诠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育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引领全校教职员工做“立德树人”的开拓者、领路人。同时,引导更多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绽放青春光彩,传递正能量。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