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2月5日讯(通讯员 陈玉琳)2025年1月25至26日,集美大学 “土楼遗韵” 寒假社会实践队奔赴福建漳州南靖,围绕当地非遗开展系列调研学习,涵盖美食、技艺与艺术,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助力。
守护土楼技艺,筑牢文化根基
客家山歌情感真挚、风格奔放,是中国民歌的瑰宝。南靖县作为客家先民聚居地,见证了其 600 多年的传承。“土楼山歌王” 黄庭芳自1998年起,便四处搜集整理田螺坑客家山歌,用简谱记录濒危旋律歌词,还创作新作品,目前已有170余首。但随着时代变化,年轻一代兴趣渐淡,传承面临难题,黄庭芳表示:“我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客家山歌,更盼望着年轻人能接过传承的接力棒。”
黄庭芳为实践队队员介绍客家山歌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靖地区独有的传统手工技艺。它巧妙利用山区地势和当地材料,造就兼具防御与美感的土楼。从选址到装修,七道工序精细复杂,夯筑尤为关键。可如今南靖地区新建大型土楼的情况日益稀少,实践与传承场地的匮乏使得这项技艺面临严峻挑战。张民泰表示:“学徒们掌握了这项技艺后,却常常找不到施展的空间,这导致真正愿意投身土楼营造技艺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为化解这一难题,传承人张民泰借助媒体记录、开展研学活动,福建土楼景区的研学基地让游客能参与夯墙等活动,传播了这门技艺。
张民泰为实践队队员讲解土楼营造技艺
张民泰为实践队队员展示墙模与夯杵
木偶指尖灵动,演绎千年传奇
在始建于1368年的裕昌楼,队员们欣赏到布袋木偶戏。这座土楼风格独特,底蕴深厚。表演者手指灵活,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其余手指配合,在方寸间演绎故事,展现情感,让队员们领略到国家级非遗的魅力。
实践队队员体验操纵布袋木偶
在云水谣古镇,队员们观看提线木偶戏。它源于明代、兴于清代,艺人通过细线精准操控木偶,使其动作、表情栩栩如生。其唱腔融合多种戏曲元素,故事丰富,实践队队员在体验后感慨:“通过亲手操控木偶,了解到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精准的控制,这背后是艺人多年的心血与坚持。”
实践队队员体验操纵提线木偶
品味非遗美食,领略百年坚守
实践队抵达金山镇,聚焦金山香饼和金山拉面这两项非遗美食。金山香饼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一次意外。揉面、包馅、烤制……工序繁杂,传承人吴伟鸿表示:“香饼制作工艺复杂,尤其在夏天,炉边高温令人难以忍受”尽管如此,传承人依然坚持纯手工制作,以保留传统风味。
吴伟鸿为实践队队员介绍金山香饼
金山拉面因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声名远扬,口感细腻有弹性。传承人刘碧玲表示:“手工拉面的制作过程虽然辛苦,但每一根面条都承载着我们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传承。”队员们深入了解,亲身体会到传统手艺人对美食的执着与坚守。
刘碧玲向实践队队员展示拉面制作过程
此次实践,队员们通过调研、访谈、体验,深入了解闽南非遗现状。他们表示,会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制作宣传片、开展下乡活动,将非遗魅力传递给更多人,投身非遗保护传承,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来源:中教网 陈泽岚 陈玉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