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5月11日讯(文/胡建华 彭雁  图 视频/工作室)在2025年母亲节前夕,普格县华昌萍(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了“感恩母爱 温暖相伴”母亲节主题教育活动,为这个特殊的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温情色彩。

视频为附城小学4.14班手语操《游子吟》感谢妈妈的付出,表达对妈妈的爱。

普格县普基镇中心校在此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从文化教育切入,为学生们讲述母亲节的来历,引导学生们回忆生活中母亲给予的温暖瞬间。普格这片土地充满彝族文化底蕴,在这里,母亲们不仅承担着养育子女的重任,还肩负着传承彝族传统习俗与文化的使命。学生们回忆起母亲在火把节时精心制作彝族传统服饰,耐心教自己制作节日手工艺品的场景,以及在自己生病时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动情处孩子们的眼泪夺眶而出。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拿起笔,用质朴的文字记录下对母亲的爱,这些文字成为了家庭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也为普格县注重家庭情感建设的教育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

普格县附城小学的各个班级活动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四年级14班的学生们,用手语操《游子吟》传递对母亲的感恩。他们认真排练每一个动作,用无声却充满力量的肢体语言,诉说着对母亲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六年级5班开展了一场温馨感人的母亲节活动。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共同观看精心挑选的母爱主题视频。视频中展现的母亲们为孩子默默奉献的画面,让许多学生眼眶泛红。观看结束后,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和纸笔,描绘出心中母亲的模样,并写下平日里难以言说的心里话。有的孩子画下母亲在田间劳作后疲惫却依然带着微笑的面容,旁边写道:“妈妈,您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我会努力学习,让您骄傲。”有的孩子则回忆起母亲陪伴自己度过困难时刻的温暖场景,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依赖与感恩。

视频为普格县附城小学四2班的开展“感恩母爱温暖相伴”主题教育活

四年级2班的活动,将知识学习与情感抒发巧妙融合。教师借助图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们了解母亲节的起源,同时深入探索中国传统中与母爱相关的文化内涵。在普格的彝族文化中,母亲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学生们深受启发,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创作出了许多饱含深情的感恩母亲的小诗。毛力文写道:“假如母爱有形状,那会是大海的形状,就像海水一样柔软,给我心灵的慰藉。假如母爱有形状,那会是手掌的形状,给我们做营养的美食,让我们健康地成长。假如母爱有形状,那会是书本的形状,教给我做人的礼仪,让我变得知书达礼。”杨思井表达对母爱的理解:“假如母爱有形状,我认为它是三角形,那是最牢固的,母亲为我们带来了稳定的爱。假如母爱有形状,我认为那是黑暗中的一道光,把我们的心照亮,指引我们努力向前。” 肖欣芮饱含深情地描述母爱:“母爱是什么,是给予我生命,照顾我们长大。母爱是什么,是生病时的耐心照顾,是每天变着花样做饭。母爱是困难时的帮助,是进步时的点赞。母亲爱是天,是地,母爱是山,是海,母爱是世上伟大的力量,是人间温暖的乐章。”

一年级2班的小朋友们虽然年纪小,但也用自己纯真无邪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他们或是亲手制作一张简单却充满心意的贺卡,或是给妈妈一个甜甜的拥抱,用稚嫩的行动传递着最纯粹的感恩之情。

此次普格县华昌萍(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母亲节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当地文化和学生生活实际,以丰富多样、浅显易懂的形式,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这不仅丰富了普格县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内容,还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贡献了力量,成为普格县教育实践中一抹温暖而明亮的色彩。

审核人:华昌萍

签发人:马小华


来源:中教网 胡建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胡建华   责编:陈晓红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