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 潘语涵 提供)

摘要:安徽师范大学教科院“新芽向阳”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在芜湖市丽城社区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活动,借绘本、游戏及AI助儿童识情绪、学调节。

关键词:心理健康;AI助力;儿童成长;社区活动。

当童趣遇上AI,一场奇妙的情绪探秘之旅在社区悄然开启。2025年7月8日上午8时,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新芽向阳”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芜湖市丽城社区文津花园,带着《我的情绪小怪兽》绘本、轻快旋律与智能设备,与20余名小朋友共同开启情绪探秘之旅。

志愿者刘子馨翻开PPT绘本,色彩各异的小怪兽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黄色是开心,像甜甜的蜂蜜;蓝色是伤心,像绵绵的雨天……”6岁的安安指着红色怪兽喊道:“我生气时,心里就像有只红色怪兽在打滚!”志愿者顺势引导大家模仿情绪:开心时咧嘴举高双手,生气时皱眉紧握双拳,活动室里满是稚嫩的表情与笑声。随后,“Banana cha cha”旋律响起,孩子们跟着节奏简单扭动,用灵动舞步释放活力后,便投入到下一个环节。

小朋友和志愿者一起学做早操(安徽师范大学 孔夏萌 提供)

“情绪气球大作战”点燃全场热情。孩子们在气球上画满表情:黄色笑脸代表开心,红色怒容代表生气。分组拎着垃圾袋当工具,听到“开心”就接住黄色气球,喊到“生气”就对准红色气球出击。9岁的朵朵边跳边喊:“抓住这只红色怪兽!”志愿者闫燃趁机讲解:“这些笑脸是外部表现,心里甜甜的感觉就是主观体验哦。”

小朋友成功接住气球后欣喜自豪(安徽师范大学 潘语涵 提供)

屏幕上跳出的拉布布动画引发欢呼。孩子们排队与AI拉布布对话,7岁的诺诺说“害怕打雷”,拉布布眨着眼睛回应:“害怕时可以抱爸爸妈妈,就像我躲进彩虹云朵里~”10岁的小杰分享“被误会会生气”,拉布布立刻示范深呼吸:“呼——吸——红色小怪兽变小啦!”互动中,孩子们不仅倾诉情绪,还学会了调节方法。

志愿者引导小朋友和AI交流互动(安徽师范大学 孔夏萌 提供)

活动尾声的“雨点变奏曲”格外热闹:手指敲桌是平静的小雨,拍掌是微醺的中雨,跺脚是激昂的暴雨,最后以“雨过天晴”的头顶比心收尾。“原来情绪像天气,有晴有雨才正常!”社区居民李女士看着孩子的“情绪晴雨表”感慨道。

实践团队和小朋友们合照(安徽师范大学 潘语涵 提供)

志愿者队长刘婷婷表示,从绘本启蒙到游戏互动,再到AI陪伴,孩子们不仅读懂了情绪的语言,更找到了与内心“小怪兽”相处的密码。团队也在这场童真碰撞中,深化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离场时,孩子们攥着画满表情的气球,脸上漾着对情绪的明朗笑意——这便是活动埋下的成长种子。(孔夏萌)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