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8月19日讯(通讯员:张文杰 何慧莹 报道|摄影 胡毅)2025年8月14-15日,贵州大学农学院“黔农遗韵”实践队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聚焦当地“稻鱼鸭”农业发展新路径。实践队一行前往贵州月亮山九芗农业有限公司与七乡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实地探访农作物加工生产全流程,同时探索传统农业在现代发展中的创新密码。
九芗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志武与高级农艺师杨定科热情接待实践队并全程陪同讲解。在企业宣传栏前,夏志武系统介绍了从江当地特色稻种资源:香禾糯、紫米、红米、贡米、再生稻米及“稻鱼鸭”生态稻米等品类丰富,其中香禾糯因种植于海拔500至1100米的山地,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充足,造就了其独特的软糯口感与浓郁米香。
图为夏志武为实践队讲解企业宣传栏。
在夏志武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走进企业忙碌的加工车间。这里设有多条专业化生产线。在大米车间内,先进设备有序运转,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等多道工序蜕变为晶莹白米。阵阵稻香扑面而来。红薯干车间里,新鲜红薯经清洗、蒸煮、晾晒等工艺加工,甜香四溢。亲眼见证田间作物转化为商品的全过程,队员们深切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的赋能力量,对生态农产品的市场潜力充满信心。
图为夏志武带领实践队参观车间。
步入产品展厅,醇香煨酒、瑶浴药包、从江香粽等特色商品琳琅满目,每件产品都带着浓郁的黔东南地域文化。看着这些源于土地、融合非遗智慧的农产品走向市场,队员们深受触动。这不仅是优质农产品的集中展示,更是传统物产与现代市场成功对接的生动实践,让大家真切触摸到乡村产业振兴的蓬勃脉动。
图为夏志武带领实践队参观展厅。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与夏志武、杨定科在会议室展开深度交流。围绕“稻鱼鸭”模式推广难点、特色农产品营销及市场竞争力提升等问题,队员们踊跃提问:“推广‘稻鱼鸭’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像煨酒、瑶浴药包这类深加工产品,怎样突破地域限制打开外部市场?”“面对当前激烈竞争,从江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应如何打造?”
图为夏志武向实践队介绍企业相关情况。
夏志武与杨定科耐心细致地一一回应。他们表示,企业通过“合作社+农户” 模式,结合技术培训与收益保障,让农民直观感受到“稻鱼鸭”模式的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逐步提升参与意愿。杨定科特别强调:“非遗文化是从江农产品的独特标签,要把‘稻鱼鸭’的生态智慧、煨酒的古法工艺、瑶浴的千年秘方转化为消费者认可的文化附加值。”这场交流让队员们对科技助农、产业兴村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结束九芗农业的探访后,实践队驱车前往七乡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随即投身电商助农实践。队员们在直播间化身带货主播,向网友详细推介从江百香果的种植环境、口感特点及营养价值。直播间内互动频繁,观众提问不断,订单持续增长,热闹的售卖氛围充分展现了生态农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正在进行直播带货。
此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正是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从江农产品突破地理局限走出深山。而根植从江优质生态本底、活化非遗文化资源,正是当地农产品赢得市场、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路径。
图为实践队与带队老师与企业领导合影。
文字:张文杰 何慧莹
摄影:胡毅
一审:张羽英
二审:郭子成
三审:何冠谛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赵林朗 责编: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