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踏入幼教岗位的第14个年头,回首教育生涯,有两件小事,常常会在我的脑海中闪过,告诉我:倾听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故事一:我以为的,原来……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我工作的第一年,班级中有一名叫“小飞”的小男孩,是那时候已经被贴着“顽皮”标签的小朋友。他沉默寡言,但是却总是会做一些让同伴过来“报告老师”的事情。那一天的户外运动,我们班级轮到车类区,区域中有滑板车、三轮车等运动器械,其中的滑板车是孩子们的心头好,且数量只有十辆左右。一解散,滑板车就被一抢而空,小飞并没有得到它。运动进行了快结束的时候,有小朋友跑来“报告”我,他的滑板车被小飞抢走了。我找到小飞,让他把车还给同伴,并且告诉他不可以不经过别人同意就拿他的东西。小飞说:“我没有抢他的车。”因为要转换活动,所以我并没有继续询问。但那一个上午,我发现小飞的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时间到了午睡环节,在搭班老师照顾孩子们走进午睡室后,我和小飞单独开启了“谈心活动”。当我开口询问时,小飞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告诉我,滑板车是他看见别人不骑,留在跑道上,他以为没人要了,才去骑的,他真的没有抢别人的车。我为自己错怪了小飞感到羞愧,诚恳地向他道歉,小飞也愿意给我一个原谅的拥抱。

但是,小飞委屈的眼泪给了我当头一棒,他让初为人师的我明白倾听是多么的重要。贴在幼儿身上的“标签”只是成人给予他的某一方面的评价,并不是他本身,更不是他的全部。小飞的泪水,总是会在我自以为是下判断的时候,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他让我学会多听一听,学会相信每一个孩子。

故事二:我错过的,假如……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我甚至已经不记得她的名字,只记得她姓姚。小姚是一个在班级中并不起眼的小女生。在大班毕业之际,我们开展了“长大以后想做什么”的主题绘画活动,用于毕业典礼的展板。在大家七嘴八舌的介绍中,她已经安安静静开始进行绘画了,画面里的她满脸笑容,面前有一个大大的五彩蛋糕,她说她长大以后想要做个糕点师。之后,在准备毕业典礼的视频时,我翻找三年里给孩子们拍摄的照片,无意中发现在小班的时候我曾经给她拍摄过一张玩彩泥的照片,照片里她的手中有一个五彩的、配饰丰富的彩泥蛋糕。看到照片的那一刻我感到万分新奇,在我们讨论有关长大后想从事的职业时,孩子总是会说到身边的老师、医生、警察,或者遥不可及的科学家、宇航员。关于糕点师这一职业,在我们讨论时从未出现过。可是从孩子自信又快速的绘画以及她小班时的彩泥蛋糕,我又会想,会不会这才是一个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梦想呢?可惜的是,当时还没有类似画语解读、一对一倾听的习惯。我总是想,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不会能够在她的身上看到更多关于成长的故事呢?对于班级中不声不响的孩子,其实,我们错过了他们很多成长的精彩时刻。他们的精彩或许不是那一个个“哇”时刻,而是细水长流般的每一刻,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常常会被我们忽视。小姚的故事总是在督促我在日常带班过程中,学会多看一看,学会不落下任何一个。

如今,我已经从那时懵懂无措的新教师成长为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自认为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步,能够更加站位儿童立场,遵循幼儿发展优先理念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但是小飞和小姚的故事,仍会在某些时刻警醒我,让我相信每一个!不落每一个!

 
 


来源:上海市金山区干巷幼儿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