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8月15日讯(通讯员 胡赟 叶丹 田思远 李宏偲 余欣翰 徐玮俊 王祯 肖存鑫 陈雅萍)为贯彻落实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和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社会相结合的“大思政课”,7月9日至19日,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小铁钉”暑期社会实践队、“砖芯致致”团队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前往吉安市青原区,泰和县马市镇、澄江镇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队员文物普查合影

探秘渼陂古村:红色与古色交织的文化

在吉安市青原区富水河畔,有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村落,它就是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二七会议”旧址、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以及苏维埃政府总工会旧址,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革命的记忆。队员们用笔将这些饱经历史沧桑古建筑的结构和特点记录下来。在红四军总部旧址所在地——梁氏宗祠,队员们详细了解了古建筑的形制、价值和到革命时期的历史意义等内容。

图为队员测量红四军卫生队旧址

走访伟人故居:忆往昔峥嵘岁月

在“二七”会议旧址,队员们聆听革命先辈故事,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历史,追溯伟大的革命记忆;在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等地,队员们近距离体验历史风云岁月里的伟人风姿,感叹并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毛泽东旧居的青砖墙上有副对联“万里风雪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战火纷飞的年代仍能闲庭信步,毛主席的大胸怀令人钦佩不已。

图为在二七会议旧址感受红色文化


图为毛泽东旧居门口的青砖对联

图为队员测量毛泽东旧居

回忆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放光辉

在梁氏宗族奉行“耕读为身家之本”,教育子孙力田孝悌、勤读诗书,培养出许多人才,如太常博士梁昭伯、江州教授梁君庸等。到了近代,又出一批革命前辈和开国元勋,从这座人文古村里出生成长直到走向戎马生涯的梁兴初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大将军,《闪闪的红星》革命故事的原型便是出自于此。将军馆内,队员们感叹革命精神在渼陂的赓续传承,“一个小小村庄出了5位将军,实在是太令人敬佩了!”

图为“闪闪的红星”拍摄地

图为队员在红二十军成立旧址、“闪闪的红星”拍摄地合影

昔日辉煌文脉:国立中正大学传文脉

吉安泰和县的杏岭村,这里曾是创办于抗战烽火中的国立中正大学所在地。队员们走进国立中正大学旧址总务处大楼,在这里追寻先贤足迹,聆听校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这里曾经9年培养了7位院士,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次参观不仅让队员们了解了国立中正大学的辉煌历程,更坚定了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的决心。


图为队员测量国立中正大学总务处

文军西迁之路:赓续浙大西迁求是精神

1938年2月,浙江大学西迁至江西泰和。泰和是浙江大学西迁途中重要的落脚点和纪念地。浙大西迁旧址位于泰和县澄江镇上田村,浙大的求是思想、校歌、校训也是在泰和孕育成熟的。陈列馆以“重走西迁路”为开篇,分模块展示了浙大在抗战时期西迁之艰难险阻、流离困顿;以“感悟求是情”为主线,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文案、照片及文物,展示了80多年前浙江大学师生在泰和教学和生活的历史印记。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竺可桢校长等先辈为榜样,秉承优良传统,赓续求是文脉,树立远大人生目标,担当民族复兴重任。

图为队员认真听讲浙大西迁历史

图为队员在陈列馆门口合影


来源:中教网 胡赟 叶丹 田思远 李宏偲 余欣翰 徐玮俊 王祯 肖存鑫 陈雅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洋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