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8月22日讯(通讯员 傅清祥 李安清 詹雯莉)同仁市位于青海省东南部,藏语俗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底蕴深厚的热贡艺术交相辉映,为金色谷地披上一层华丽的锦袍。

为助力西部发展,探索振兴之路,7月22日至8月3日,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丹阳青溪学园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文化之光”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同仁市开展了系列调研工作,围绕“青海高中生汉藏双语学情”与“唐卡市场现状与营销渠道拓展”两大主题展开调研,探寻适合当地学生的双语教学方案,助推热贡唐卡艺术的传承与现代化发展。

掘井及泉·双语教学现状调研

“PPT和课本上是汉语,但老师上课用的是藏语,很多词藏语里没法说,他就自己随便翻译。”“藏文真的很难,我喜欢说汉语,不喜欢说藏语。”“小学和初中都是用藏语,高中就基本变成汉语了。”……上述反馈,表达了黄南民中同学们对双语学习环境的苦恼,折射出当地教学模式转变过快、藏汉语教学脱节等问题。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从藏语授课过渡到汉语主导应试的环境,民中学生将面临的不仅是考试语种的变化,还有适应汉语思维方式、汉民族文化环境等全新的挑战。同仁在推进学生适应新模式的同时,也正在经历蜕变的阵痛。

图为同学们在认真听讲。通讯员 王云 摄

聚焦当地学生的需求,实践团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借鉴PISA等专业问卷,设计了五份调研问卷,包括学情调研、双语教学等主题,对黄南民中同学的双语教学状况建立了整体的认识;课内课外,实践团成员们用心倾听,用爱沟通,与民中同学们培养出深厚的感情。通过零碎时间的交流与对谈,成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双语教学状况。这些交谈将作为项目完善教学体系与全过程陪伴机制的宝贵素材。

为深入了解学生的双语学习经历与感受,实践团成员前往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就同学们的家庭情况、对汉藏双语学习的看法、日常生活中的双语应用情况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在采访旦旦(化名)同学时,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由于生活在多民族家庭,她能用五种不同的语言(藏语、汉语、英语和两种土语)进行交流,但由于熟练度不足、阅读速度慢等原因,中考时的藏语成绩并不理想,如今的汉语分数也有待提高。缺乏语言学习所需的良好语境与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新政策带来的变化认识不足,都是同学们汉藏双语学习时面临的困难。

实现汉语使用从口头到书面的跃迁,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依赖于精细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践团在调研中探寻方案,力求在尊重学生语言选择的基础上,改进教学计划,兼顾学科教学的通与知识性,并积极推动推普课程的开展;此外,实践团预计产出一份推普调研报告,以黄南民中为例,细致深入地分析总结同仁双语教学的情况,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用专业知识赋能当地双语教育,让藏汉双语并蒂开花。

图为团队成员在同学家进行家访。通讯员 詹雯莉 摄

探骊得珠·唐卡艺术发展研究

度量底稿,细笔上色,晕染描金。色彩鲜丽、线条细腻的唐卡是这片金色谷地的一张亮丽名片。经过1300多年的接续,唐卡的绘制、传承、评定早已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为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脉搏,热贡唐卡逐渐展露出形制由大至小、风格藏汉融合的创新面貌,菩提叶唐卡、吊坠唐卡以及利用唐卡技法绘制的汉族佛像,都是近年涌现的创新之作。随着网络经济迅速发展,唐卡艺术知名度不断提高,但大量涌入市场的唐卡中依然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这门古老的艺术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怀着了解唐卡发展现状,探寻唐卡营销的新渠道的目标,实践团成员分组前往仁俊院、殊像画院、龙树画苑、胜境画院等12处唐卡画院开展调研,近距离接触唐卡的制作、售卖流程,采访了画师、学徒、宣传者等承担着唐卡艺术传承各环节的不同角色,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地探赜唐卡发展之路。

在谈及当下的唐卡销售状况时,唐卡画师扎西感叹:“好的作品不缺有缘人来请,但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也想把真正的唐卡艺术宣传出去。”这也正是他对线下拜访、熟人介绍这类传统售卖方式进行创新,开始网络直播的初心。

受家族的熏陶,扎西自幼便痴迷于唐卡艺术。14岁时,他正式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唐卡绘画的理论知识与基础技法;19岁时,又拜长兄尖措为师,钻研藏汉融合的创新方式。三年前,为扩展销售渠道,他为画院创建了抖音账号,绘制唐卡之余,每天下午抽出两小时进行直播,运营至今已有近4000粉丝。

一楼直播、待客,二楼存放藏品,三楼潜心绘制,画院虽小,却井然有序、五脏俱全。但转向二楼的几间空屋,扎西说出了他更宏伟的目标:开一家唐卡体验民宿,让更多的旅客能够与唐卡技艺产生心灵的交融。每一项构思、每一次革新,都使得该画院虽历经十年的运营,却未显露出丝毫陈旧之态,始终维持着其竞争力,并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持续发展。

图为扎西画师正在作画。通讯员 李安清 摄

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对话,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唐卡这一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切身体会唐卡艺人深厚的匠人情怀,在沉浸于藏族文化深厚底蕴的同时,努力探求着唐卡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创建品牌、开设网店、加强合作……或许都能成为助推唐卡走向世界的有力燃料。而对于唐卡艺人而言,在开辟唐卡销售网络新渠道时,他们往往面临销售者和工匠身份的冲突。由于对唐卡艺术价值的尊重与维护,他们在网络推广过程中往往不屑于采用流量投放、扩大合作等策略。这种做法虽然有助于筛选目标受众,但同时也限制了宣传的广度。唐卡艺术在保持其纯粹性的同时,要实现从本土向国际市场的拓展,任务艰巨且漫长。

如一位非遗艺术的推广者在采访中所说:“中国不是没有奢侈品,只是人们没有看到中国的奢侈品有多美。”唐卡作品之美,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图为菩提叶唐卡。通讯员 王云 摄臻于至善·校地座谈共话未来

实践团成员还分别于8月1日、8月2日走访了黄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和文旅局,收集官方视角下的双语教育政策与唐卡文化推广策略,以确保调研的深度与广度,获取更多有效的数据与信息。

在与黄南州教育局开展学情交流座谈会中,双方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以及黄南州高中教育政策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在加强沟通合作方面达成共识,寻找适合当地学生的高中汉语教学方案、共同营造讲好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努力推动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与黄南州文旅局开展的座谈会中,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州政府致力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坚定决心以及打造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东南门户”的远大蓝图,获得了政策层面的深刻解读,并对同仁市的文化旅游发展及艺术传承现状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团队调研负责人贺子豪提出,新时代唐卡文化传播可以借助虚拟技术,尝试虚拟展览、数字藏品等新的展示形式,扩大传播面;同时,可以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同仁唐卡独具特色的IP,使唐卡艺术更加“年轻化”与“现代化”。团队期望与黄南州文旅局持续深化合作,发挥青年学子的专业优势和技能专长,为黄南文旅事业繁荣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和黄南州教育局人员进行交流。通讯员 李安清 摄

在同仁市进行的调研活动,无疑是一次心灵与智慧的双重洗礼。从藏汉双语教育的现状到热贡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每一步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社会变革的缩影。

实践团成员们希望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为同仁市引入新的发展契机,让世界更加关注这片土地上璀璨的文化遗产。他们坚信,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同仁市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展望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秉持“教育报国”和“服务育人”的初心,依托于已积累的实地教学与调研经验,勇拓支教领域的新路径,以教育公益推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赓续青年使命,书写青年担当。


来源:中教网 傅清祥 李安清 詹雯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