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沃土新芽实践队于2025年6月28日至7月20日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非遗泥塑实践活动,实践队各成员先深入学习,后走进校园传播,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活”起来。

淮北泥塑,作为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的传统美术瑰宝,荣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殊荣。在2014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严格审核与慎重批准,它正式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淮北泥塑以当地特有的红胶泥作为创作的基础材料,这种红胶泥质地细腻、粘性适中,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珍贵馈赠。在制作过程中,艺人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捏塑、雕刻等一系列精细而复杂的工序塑造人物、民俗场景等艺术形象,将一块块看似普通的红胶泥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活动首日,实践队各成员来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石板街的淮北民俗泥塑艺术馆。这座艺术馆古色古香,馆内陈列着众多精美的泥塑作品,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在这里,一场意义非凡的非遗泥塑学习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经过精心筹备,特别邀请到了在淮北非遗泥塑领域造诣深厚、经验丰富的李健东老师和赵敏老师。两位老师皆是淮北非遗泥塑传承人的杰出代表,他们长期致力于非遗泥塑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发展,在业内声誉颇高。在活动中,他们将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全方位、多层次地带领大家系统学习泥塑的相关知识,包括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艺术特点等,让参与者们能够深入领略非遗泥塑的独特魅力。

随后,大家开启实践操作。摔泥、分泥、盘泥条、装饰,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挑战。专家在旁耐心指导,及时纠正团队成员的手法,分享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鼓励成员们大胆创新,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作品中。尽管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不少难题,但在彼此的交流和专家的帮助下,一件件充满创意的简单泥塑作品逐渐成型。

 图表 1 沃土新芽实践队成员在赵敏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泥塑制作

   图表 2 沃土新芽实践队成员与李健东、赵敏老师在淮北民俗泥塑艺术馆前的合影

7月20日,“沃土新芽”实践队带着满满的收获和热情走进明光市第二中学。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泥塑宣传活动火热开展。

宣传活动中,成员们向同学们展示了之前亲手制作的作品,还播放了精心准备的演示文稿与宣传视频,从“什么是泥塑”、“泥塑的历史与发展”、“淮北泥塑的特点”、“淮北泥塑的制作工艺”等多个方面对淮北泥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学们看得目不转睛,对这些小巧精致的泥塑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紧接着是互动环节,同学们在实践队的带领下,使用专门的陶土亲自尝试制作泥塑。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双手塑出自己心里的形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欢快,大家全情投入,教室里满是创意的火花。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互相交流创作的灵感和心得。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们深入了解了非遗泥塑的魅力,也为中小学的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明光二中班主任陈广吉老师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走进校园。”

   图表 3 沃土新芽实践队成员王欣然同学在明光二中为同学们讲解泥塑知识

   图表 4 沃土新芽实践队成员们在明光二中的合影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此次活动,更多的中小学生认识和了解了泥塑艺术。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非遗传承的行列中来,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编辑:沈若澜 王欣然

图片:沈若澜 阚晓珂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赵林朗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