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把握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在共青团山西省委学校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协调下,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书画协会、壁画文化研习社、丝路文化研习社、素痕折纸协会等社团联合组建“韵书画壁 古韵丝程”实践队,于6月下旬赴山西太原、大同开展文化研学活动。实践队旨在培养青年学生以传统壁画文物为载体,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东方美学,彰显文化自信,探索“游-学-研-传”贯通一体的美育传承路径。
晋博探秘——穿越五千载文明长河
6月20日下午,实践队走进山西博物院,开启与历史的对话。从“文明摇篮”的石器青铜,到“民族熔炉”的北魏陶俑,再到“天下晋商”的万里茶道图景,队员们穿越五千年文明长河,深刻感受山西作为华夏文明肇始之地的辉煌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团队成员陆煜祺感慨:“我们既是寻根者,更要做传薪人。”
非遗焕新——亲历活态传承的魅力
6月21日下午,实践队走进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馆,感受“活态传承”的魅力。流光溢彩的平遥推光漆器、巧夺天工的广灵剪纸,诉说着匠人匠心。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队员们亲手体验大漆技艺的神奇,创作出纹理独特的漆艺书签和融合书法艺术的漆扇,并在面塑传承人指导下制作精致面花。期间举行了实践基地授牌仪式。队员田铭翔手持漆扇作品表示:“非遗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可以触摸、可以创造的活态艺术。”沉浸式体验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非遗的生命力。
复壁摹韵——匠心绘就古意新生
6月21日晚,在参观北齐壁画博物馆后,实践队开展了徐显秀墓壁画摹画活动。队员们通过观摩真迹、研习技法,亲手复现壁画精髓,深入体会北齐绘画艺术特色。团队成员谢琳深有感触:“在色彩与线条的复现中,我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也掂量出了传承的分量。”活动巧妙融合了传统技艺传承与青年学子创新实践。
云冈震撼——艺术流转中的责任觉醒
6月22日上午,实践队踏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队员们穿行于石窟之间,感受从早期健陀罗风格的“昙曜五窟”,到中期融合汉化元素的“双窟”与“五华洞”,再到后期展现“秀骨清像”淡雅之风的艺术风格变迁。这场视觉与心灵的震撼洗礼,升华了队员们的文化自信与守护责任。团队成员周毅康表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升华了责任,工大人既要‘上九天揽月’,也需‘守地上瑰宝’,以科技守护文明,践行文化自信。”
遗珍巡礼——穿越博物馆的时光长廊
6月22日下午,实践队奔赴大同博物馆。从旧石器时代的古朴石器,到北魏平城时期的石雕棺床、木板漆画,再到精美的瓷器、铜镜与书画,琳琅满目的文物将队员们引入时光长廊。多元文化的交响与历史的厚重感交织着艺术的灵动,在队员心中激荡。他们深刻认识到,守护历史不仅要陈列文物,更要让它们“活”起来,穿越时光诉说往昔荣光。
禅意空间——感悟善化寺的静定之美
6月23日中午,实践队探访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善化寺。午间古寺宁静庄严,队员们观摩大雄宝殿等古建筑,感受历史的厚重。讲解指出,善化寺的建筑布局与禅意空间深刻体现了古代营造技艺与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文化中独特的“静”与“定”的哲学意蕴。
九龙辉映——明代琉璃壁前的民族豪情
离开善化寺,队员们穿过街道,来到气势恢宏的明代九龙壁前。九条琉璃彩龙在阳光下流光溢彩,栩栩如生,令队员们叹为观止。九龙壁不仅是高超琉璃工艺的杰作,凝聚着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其磅礴气势更是昂扬民族精神与豪情的生动表达。
此次山西研学之旅,西北工业大学“韵书画壁 古韵丝程”实践队深度体悟了山西博物院的历史积淀、北齐壁画的艺术风华、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云冈石窟的千年雕凿、大同博物馆的文明脉络以及华严寺的古建壁画。这堂生动的“行走思政课”让队员们深感守护文化遗产的责任重大。他们誓言,要用智慧守护文化根脉,做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与创新传播者,让千年文明焕发新生,积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作者:王玉珏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赵林朗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