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鲁东大学人文学院团委副书记李伟光老师带领由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汉语言等专业的9名本科生组成的“春风度玉关”志愿服务团,赴喀什地区疏勒县城关社区开展为期14天的“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活动”。团队通过“文化润疆”“推普固基”“体育强身”“手工传习”“教育赋能”五个模块开展教学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润疆工程,为当地青少年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润疆:架起心灵交融之桥

"春风度玉关"志愿服务团的成员们精心设计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将诗词歌赋、传统节日、历史故事融入课堂。成员们寓教于乐,通过带领孩子诵读经典、研习书法、巧手绘画,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同时,成员们还组织了“我看家乡美”主题绘画活动和故事分享会,鼓励孩子们分享家乡的风土人情,促进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增进理解与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根基。

推普固基:打通语言沟通之路

针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实际需求,团队开设了趣味普通话课堂。通过绘本共读,集体诵读等形式,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志愿者们注重发音纠正和日常用语训练,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在学与玩中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听说能力和沟通自信,为他们铺平未来更广阔的学习与发展道路。

体育强身:点燃阳光健康之火

团队成员深知强健体魄的重要性,主动将阳光体育活动作为支教活动的重要版块。除了常规的乒乓球、足球、羽毛球、手势舞教学,还因地制宜引入传统体育游戏,如跳皮筋、丢手绢等,并组织小型趣味运动会。

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更在欢声笑语中释放了他们的活力,塑造了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手工传习:启迪巧手创新之智

为激发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团队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手工课程。团队成员将扭扭棒制作,剪纸、泥塑、中国结编织、甲骨文识读等技艺毫无保留的教授给孩子们。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学习到了传统工艺的精妙,锻炼了精细动作,更在完成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中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点燃了对艺术与创造的热爱。

教育赋能:播种智慧发展之种

志愿者们将教育赋能看做本次支教的核心目标之一,为此开设了创意写作、趣味数学、基础英语启蒙等实用课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为提升当地教育教学水平贡献智慧。

“志愿有我,让爱飞跃万水千山”,此次喀什之行,“春风度玉关”志愿服务团以五大板块为抓手,将知识的种子、关爱的暖流播撒在喀什孩子们的心田,这份跨越四千公里的约定,正在孩子们的手心里,一寸寸开出更富活力的花。(通讯员:宋恩聪、李伟光)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赵林朗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