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3日至20日,华南师范大学言途实践团深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柏塘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期间成员们将客家文化与非遗融入教学课堂,用自己的力量助力文化根脉延续。
当清晨的阳光一缕一缕照进客家土楼的院子里,晨练的老人们正打着龙形拳,一招一式刚柔并济;与此同时,舞龙舞狮的演员们也正在不断地训练自己的基本功,和队友进行配合。目至八十公里外的罗浮山脚下,古法熬制的百草油药香弥漫,老师傅的手不停翻炒着草药,氤氲蒸汽中平衡掌控着火候。走过惠阳秋长茶园村,竹篾在老匠人指间翻飞,一顶顶客家凉帽逐渐显露出精巧的轮廓。是的,在无数生活瞬间里,惠州的客家非遗文化一直都在。在下乡的日子里,言途实践团的小伙伴们就将这些魅力瞬间带入了课堂,将传承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心间。
“舞龙是客家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集娱乐,观赏,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是客家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希望,融洽感情的一种独特方式。”实践团成员向惠营在课上为孩子们介绍。
“我想把舞龙介绍给外地朋友,因为这很美。”在课后,一位五年级的小朋友在完成课本里的非遗手账后,热情地向实践团成员们分享着自己的。摊开的课本上正是她所画的手账:一条用线条大致勾勒出的正舞动的龙,简单中透出孩子们的认真。
同样在课程《惠州非遗之旅》中,向老师也介绍着惠州剪纸:“这是广东惠州极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视频里,惠州剪纸手艺传承人无需划线、打底稿,仅凭一把上下翻飞的剪刀,将阴刻与阳刻相结合,为我们展现了极具惠州特色的图案:东江龙舟、泗州塔、罗浮蝶……
实践出真知,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同学们也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剪纸创作,在剪纸过程中,同学们再次感叹于非遗艺术的巧妙,纷纷和身边的好友分享着其中的乐趣。美术教室里,实践团的队员们摇身一变化身“漆艺师傅”,指导着同学们在水桶里滴入自己喜爱的漆色,搅拌。素扇入水后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或是山涧泉流或是漫山花落。漆扇凝固了山水灵性,剪纸楼刻着匠心传承。
柏塘中心小学校园里,非遗传承的生机不断绽放。从苏轼与这片土地的深厚缘分中,同学们感受到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魅力。教室里,水桶旁,同学们屏息凝神地期待着色块纹理与扇面文字的碰撞。一片片剪纸如岭南春日飘落的木棉絮,栖息着少年们们对剪纸的好奇尝试与喜爱期待。当同学们与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合照,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心得时,千年文脉亦悄然在少年们手中完成接力。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赵林朗 责编: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