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至7月22日,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赤脉承峰·云江绘绿队”乡村振兴生态实践队,在区域与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智才副教授、地理科学与规划系副系主任吴聘奇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福建省漳州市郭坑镇口社村深入调研。通过系统考察与专业分析,掌握口社村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现状,为戏水点科学规划及乡村文旅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依据,将专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在口社村党群服务中心合影
探访文脉肌理,锚定资源基底
实践队首先对郭坑镇口社村核心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口社村“五和联创”积分制、走访陈鸿文故居。通过与现场工作人员交流,详细知晓该积分制在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运行机制与实践成效,为理解村庄治理特色与人文基础提供了鲜活案例。在陈鸿文故居,团队详细记录建筑历史背景、风貌特征及文化价值,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脉。
图为实践队实地考察口社村
座谈共话发展,明晰规划方向
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与郭坑镇相关领导、口社村“两委”及主要干部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镇、村负责人利用遥感地图全面介绍了口社村的整体发展定位、文旅产业规划思路及戏水点开发的初步设想,并就当前规划中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行说明。团队结合前期掌握的资源情况,与参会人员围绕“生态保护优先、文化赋能发展”的核心理念展开深入研讨,明确了戏水点规划需兼顾生态安全性、功能实用性与文化独特性的总体方向,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共识基础。
图为实践队与口社村领导座谈交流
实地精细踏勘,掌握现状细节
座谈会后,为精准把握戏水点实际情况,团队前往拟规划的戏水点开展现场踏勘。期间,重点勘察拟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地势起伏、水域分布、植被覆盖及关键节点地形数据。上述调研内容为规划设计提供了详实的现状依据,确保方案贴合实际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该戏水点目前处于未开发状态,暂未形成游客活动区域,这为规划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原生空间基础。
图为口社村干部带领实践队现场调研
深耕规划设计,勾勒功能蓝图
团队基于前期调研成果,聚焦戏水点规划动线设计与功能分区开展专题分析。结合遥感影像数据与现场踏勘信息,团队对游客行进路线进行初步规划,明确景观节点串联逻辑;围绕功能分区,初步划定观景区、餐饮区、戏水区、车辆越野区,提出节点设计需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尽量保留自然风貌与特色地形。调研过程中,团队全面记录区域现状,为后续规划方案的完善与可视化呈现提供素材支撑。
图为实践队跟随口社村干部现场勘探
规划定蓝图,赋能乡村兴
基于调研成果,实践队进行戏水点规划设计:以“五和联创”积分制蕴含的共治理念为脉络,结合场地原生地势与生态本底,构建“自然生态 + 文化参与 + 休闲体验”融合的功能框架——保留溪岸自然形态打造生态戏水节点,植入口社村治理文化元素设计互动标识,规划“山水串联、文化渗透”的游客动线。方案既守护场地自然肌理,又将乡村治理特色转化为文旅体验亮点,为口社村探索“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协同路径提供支撑。
图为实践队制作的戏水点功能区规划
此次行动紧扣乡村振兴使命,实践队深耕口社村实地,探文脉、察地势,于踏勘中摸清资源本底;座谈共商间,结合村庄治理特色与发展诉求,锚定戏水点规划方向。基于调研精研方案,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规划观景休憩、特色餐饮、戏水娱乐等功能区,融安全保障与乡土体验于一体,既激活水脉资源,又串联乡村文旅,为村庄注入发展动能,以专业实践绘就乡村振兴鲜活图景。(通讯员 石义志 龚苏红 吴俊涛)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赵林朗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