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青耕夕拾”志愿实践团一行九人,深入苏州震泽镇齐心村地区开展志愿实践活动。团队以“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聚焦当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需求,积极运用短视频创作、社交平台推广等新媒体手段,助力乡村资源走出地域限制,切实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发展要求。
镜头聚焦:定格乡村多元价值
实践团首先深入乡村田间地头与村落街巷,以“挖掘乡村特色”为出发点,开展内容创作工作。针对乡村自然风貌与人文底蕴,团队拍摄了涵盖古村建筑、田园风光、当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青年小店和采访来齐心创业青年的系列视频,用镜头讲述乡村背后的历史故事与生活气息;同时,围绕当地特色,记录当地桃子从采摘到食用的全过程,详细展现农产品的生态种植环境与品质优势,让观众直观了解乡村“生态宜居”的底色与“物产丰富”的实力。
矩阵传播:多维推广打破地域壁垒
为让乡村资源获得更广泛关注,实践团搭建起多平台新媒体传播矩阵。热火朝天的直播间里,成员们在平台交替直播,用生动互动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让本地桃子快速走进大众视野。借助直播热度带动乡村桃园观光、桃制品推广,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青耕夕拾”实践团既切实助力了乡村特色产品推广与农民增收,更以青春行动践行了乡村振兴号召,展现出当代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为山路乡村的产业振兴写下了生动的青春注脚。
与此同时,实践团的镜头也穿梭于齐心村的街巷与业态空间,既留存乡村本真肌理,更捕捉吸引年轻群体的潮流气息,让“现代乡游”的魅力跃然屏上。镜头掠过村口的现代民居,白墙黛瓦间嵌着全景落地窗,原木色阳台摆着藤编桌椅。深入村落,特色店铺藏着惊喜:茶社,手作工坊,街边“桃味小铺”等,趣味十足,打造专属的“乡村记忆”。镜头里的每一帧画面都在诉说齐心村“传统与现代交融、宁静与活力并存”的独特气质,让屏幕前的年轻群体心生向往,渴望亲身走进这片水乡,解锁“慢生活”与“潮体验”兼具的乡村旅行新玩法。
长效赋能:留下“带不走的新媒体留影”
多日的实践中,青耕夕拾”团队不仅助力齐心村的宣传推广,更注重为乡村留下“带不走的新媒体留影”。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整理出视频素材库等内容交付给当地村委会,后续,这些影像资料可用于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无论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创意推送,还是在旅游展会中的大屏展示,都能吸引现代年轻人的目光,让他们心驰神往,奔赴齐心村开启一场独特的乡村之旅 。
“青耕夕拾”实践团成员表示,此次实践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新媒体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未来,实践团将持续关注该乡村的发展动态,通过线上跟进宣传等方式,推动新媒体技术赋能乡村农文旅一体发展,用青年的创意与技术,助力乡村农文旅产业持续焕发生机,让更多人看见苏州乡村的魅力,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通讯员:梁钰茹、苏淡宁、史梦婷、丁家福、冯子彦)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赵林朗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