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实情境,让课堂回温
睢宁县姚集中心小学 赵甜甜
读完新课标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新课标中的目标怎样才能去实现,由其是对于农村的孩子,真的太难了!看完相关的书籍,听了一些讲座后,我发现目标实现并不难,教师要“活学活用”所以,我觉得改变现状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情境抓起。
小学语文课堂不能成为一潭死水,要让课堂“活”起来,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是要让学生活起来,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而是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如何才能让知识“活”起来,让课堂回温呢?
一、创设情境,唤醒个人体验
曾国藩有一句话这样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将学习任务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将情境于学习任务关联起来,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增加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
什么是真实的学习情境?在刚接触“真实情境”这个词我很困惑,难道我们平时课堂中过渡语和提出的问题不是情境吗?后来通过学习知道真实的学习情境是1.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作用的真实需求。2.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3.能够有效打通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学习经验之间的关联。
其实从2022年课标落实一来,我们一直轰轰烈烈的进行大单元大情境教学。大单元语文学习活动强调学生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表达,交流,探究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在关注学生学情和学习难点的同时,适当地创设真实场景,真实问题的语言情境。激活语文课堂氛围,学生的思维之门也会随之洞开。
我们六年级现在已经进入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的学习。在这一单元教学前,我们六年级老师在一起小备时说到,这课后的习题真没意思,问这篇小说这里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我都能想到学生的答案了。无非是舍己为人,铁面无私,这种贴标签式的回答。我们几位老师继续往后翻了翻,发现《穷人》《金色的鱼钩》都有相同的问题:说说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这样的问题。老师都觉得没问题,学生也会这么认为呀。该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绝对不能直接把问题抛出去。我们聊着聊着就聊到去年学校优质课评比梁红群主任上《桥》这课时,她创设的情境问题:1.如果你是小伙子,你是逃生群众,你是老太太...你会对老汉说些什么呢?2.老汉有幸当选上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现在请你你作为颁奖嘉宾为老汉这上一段颁奖词。这两个情境的创设巧妙的把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激活了。在教学《桥》这课时,我也套用了梁老师的这个情境问题。课堂果然热闹了起来。同学们的回答不再是把“舍己为人”或“大公无私”等这些冰冷的词语贴到老支书的身上时,他们有太多的话要对老汉说。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在洪水暴发时,村民拥上木桥,是他挺身而出维持秩序,在洪水上涨时,是他临危不乱、组织过桥。是他揪出自己的儿子让他人先走,是他在生死攸关之际把儿子推上了木桥。他是人们的靠山,他是村民们的生命之桥,他就是人们拥戴的党支部书记。多么火热的语言,当这位同学发言结束,班里立刻想起了掌声,课堂一下子就升温了。而且后面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
所以当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与学生进行互动时,学生的体验就会更强烈,在“有我之境”中展现出来的个性色彩就更为鲜明。此时,语文的知识和能力就不再是一堆冰冷的符号,而是带上了学生的情感烙印。
二、链接生活,调动生活经验
语文是生活中的语文。“好的情境要能切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感。”学习任务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入生活资源,从而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场景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努力将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
因为六年级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这一单元的主要人物就是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想象。课堂上的问题也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有了13课《桥》的课堂经验,在上《穷人》这一课时,就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将问题引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去,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如:桑娜在困境中的选择。如果你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在自己难以度日的困境中,你会向别人伸出援手吗?让学生代入角色,设身处地的站在小说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体会抉择的艰难与坚定。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表达也是有温度和思想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情境中得到了唤醒和发展。
三、发散思维,拓展想象空间
教材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不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不是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创设的情境要努力呈现出广阔的想象空间,蕴含丰富的个性思想,让学生在表达时能跳出框限,超越自我,在自由的情境中迸发天赋灵性,从而突破自身的语言瓶颈,冲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敢于表达新观点和新思想。如六年级上册的小说单元借助文中人物的抉择设计以下情境任务:假如你是老汉、桑娜、老班长,面对如此困境,你还可以怎么选择?《穷人》中也有一处空白镜头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就是课后的小练笔: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如果这个时候你是桑娜,暗夜中闪电划过丈夫的脸,再看着两个熟睡的孩子,你会想些什么?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融合联想和想象的情境任务,将“背后的语言”呈现出来。它向学生展示的是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传递的是真切的体验和情感。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到小说的意境中去,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鉴赏能力。还有本单元的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让学生自己创设,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都能够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扎上想象的翅膀,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和加工。
另外,我觉得让课堂有温度还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在参加工作的几年来,我看到过很多富有活力,有幽默感,有激情的老师,调动课堂的能力强。这样的老师能够在情境中动情在先,怀情而教,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生学习自觉能动性。他们都是我努力学习,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不竭动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更应该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让课堂成为学生散发思维活力的殿堂。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来源:中教网教师说 王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王鸿 责编:赵洋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