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六盘水师范学院校团委“三下乡”团队云笺逐梦队在六盘水六枝特区龙场乡龙河镇中学迎来了暑期社会实践的第十天。为增强课程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团队采取“双课堂”模式,开展基础学科协助课堂,借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举办安全保护主题活动,对标留守儿童这类特殊群体,增强防性侵、防欺凌相关认知。团队深入乡村基础教育一线,了解当地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

图为团队出发前在六盘水师范学院合影。胡美信 供图

实验室趣味之旅:探索物理化学实验的新玩法

清晨,阳光洒满大地。队员们在龙河镇中学校门口等候二十位学生的到来,开启一天的课程学习。利用物理化学的知识,采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小实验,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从干冰升华中,体验自然物态变化的奇妙;从金属单质燃烧产生的火焰中,理解电子跃迁释放光波的颜色差异;利用分子间的密度不同和运动差异,呈现出“水上烟花”的效果;使用白醋与小苏打,将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碰撞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展示不一样的“火山喷发”。这些物理化学实验给予孩子们用双手探寻科学的机会,拓展其视野、激发其兴趣、点燃其热情。

图为学生自主进行干冰升华实验。吴宗甜 供图

趣绘趣作:玩转画笔、剪刀、毛笔的奇妙课堂

下午,队员们准备好课程器材,带领孩子们走进绘画与手工制作的创意世界。从绘画的基本要求开始,展现构图和颜色之间的羁绊。利用中国动漫史的艰辛发展,展现老一辈艺术家的绘画制作。从传统艺术——剪纸中开启手工课堂,利用红纸与剪刀裁出特色花纹,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墨香之中,从文字的演化中讲述书法艺术的发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深度。孩子们在队员的指导下,体验着书法的韵味与力度,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热爱文化、学习文化的种子。

图为团队成员教授学生剪纸技巧。吴宗甜 供稿

身体安全保护罩:构筑留守儿童自我保护防线

为健全留守儿童这类特殊群体安全意识与法律认知,培养应对技能与行为习惯。团队采取双师协同闭环教学“认知-实践-内化”三位一体教学链,利用动画、情景模拟等给孩子们灌输保护自己的知识,将安全知识融入学科任务,让各类安全意识牢牢深入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制作问卷,统计校园霸凌高频场景数据,设计安全角,从了解到落实,达到减少校园霸凌等一系列事件发生的频率。

图为学生积极写出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胡美信 供图

面对留守儿童这类群体,重视孩子们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性侵相关知识,明确隐私边界、警惕“善意”伪装、熟人作案。团队强调要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赋能”,线上使用网络大量播放宣传教育视频,线下组织队员进行课堂教育,进行性教育、防性侵方法等更具体的指导。利用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双引擎,避免传统安全教育仅灌输“不要做什么”,而是落实到各个方面“应该怎么做”。建立好安全反馈机制,破除“受害者有罪论”。

基于龙河镇特殊地理环境条件,境内一条龙场大河贯穿全镇,流量较大,其中有暗礁分布。夏季高温,许多学生下水游泳导致危险发生。政府、家庭、学校强烈要求三方面联合宣传防溺水教育。团队借助政府提供的防溺水宣传物料,结合家访推广防溺水知识。

图为团队成员与全体学生合影。郭菊 供图

播种希望种子:期待安全意识在未来茁壮成长

经过一天的课程教育和工作安排,团队成员对于教育关爱服务的战略规划与实施条件有着更深的理解。不管是课程备课强调的趣味性,还是防霸凌、防性侵、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的拓展。大家深刻认识到,基于教育进行的各项实践活动,从孩子们内心深处种下种子。作为新时代青年,从自身实际出发,走入乡村,走入支教,为乡村教育发展贡献自身力量。(通讯员 胡美信)


来源:中教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赵林朗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