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最美的姿态,培训是最大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在这次研修活动中,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和冯阿军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受启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杨雅迪老师的《书戴嵩画牛》一课,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斗牛图》为线索,写了杜处士与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阐明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杨老师将整堂课分为三个模块:通读知文意、趣读入情境、想象讲故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读懂小古文的意思并不难,所以教学更注重自读自悟。杨老师在通读知文意模块中,大胆放手让孩子们多读多悟,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调动以往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方法,读准、读通、读懂文章。
在趣读入情境这一模块,杨老师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感悟杜处士和牧童的情感。例如体会杜处士的“尤所爱”,杨老师通过出示“锦囊玉轴”的图片,让孩子们认识到这材质的精美华贵,感受到杜处士对这幅画的珍爱;从“常以自随”引导学生想象杜处士会在什么情形下把这幅画带在身边,从而感受到杜处士的爱画如命。而读到牧童的反应时,杨老师又抓住“拊掌大笑”一词,让孩子们模仿动作,加上表情演一演小牧童,想象小牧童此时的心情,理解小牧童笑的原因。除此之外,杨老师还根据年段特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言学习规律,结合课文阅读为学生设计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今人有云:放牛当问( ),画画当问( ),( )当问( )”的语言运用,更是 “会表达”的进一步落实。学生们展开联想,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这不仅延伸了课堂,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使理解和表达,思考和表达获得双赢。
本篇文章的重难点在于讲故事,在上面入情入境的想象品读后,杨老师将讲故事设计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讲讲他们的故事”:学生用自己的话加上想象的润色将文中的故事生动有趣地讲出来。在一位学生讲完后,杨老师并没有直接评价,而是请了另一位同学以听者的身份进行评价,这位小听众立即指出:演讲者讲故事时没有放下书面对大家、演讲时没有加上自己的想象。于是杨老师又让这位小听众化身演讲者,果然孩子们在彼此的评价和建议中讲得越来越精彩了。第二个层次是“讲讲我的故事”。杨老师设计了三个身份情境,让学生站在牧童、杜处士、苏轼的角度,任选一个角色,讲讲“我”的故事。有了上一层次的基础,在这一层次的演讲中,孩子们的演绎更加生动,想象的情节也更加充实有趣了。
冯阿军老师的讲座《坚守初心,做乡村教育的快乐守望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冯老师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一个个活泼泼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乡村教育的艰辛与快乐,鼓励我们要坚守初心,做有爱的教育,成为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路虽远,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可成。一次次的研修为我们的教学不断注入活力。我们必将把所学运用到教学中去,行走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之路上,怀揣着对教育矢志不渝的信念,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更为辽阔的风景。
来源:中教网教师说 王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审定:王鸿 责编:赵林朗 投诉举报